个案调查也称个别调查。在实践中用得较多,比如,到了一家企业把企业的老总揪来“审问”各方面的情况;针对投资者,把一个股东约好时间访问等。它是为了了解或解决某一特定问题,对特定的调查对象所进行的深入调查。
个案调查的目的是通过深入“解剖麻雀”来描述各个“点”的情况,其优点在于:
·个案单位少,能作详尽深入的了解。
·个案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多样,能获得全面、完整、系统的个案资料。
·个案时间安排较长,适用于边调查边研究,对个案做出具体的诊断。
·能获得主观的态度、心理动机等情况。
个案调查主要适用于如下情况:
·了解某些特定因素或事件对公众特定行为和影响。
·了解某一特定公众的行为和态度的发展过程。
·具体地分析某一特定公众的行为方式或事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具体研究某一特定公众对于企业有何需要、动机、兴趣。
戏说文献资料法
我到南方沿海的企业广告部门工作被安排的第一件事,就是“剪报纸”,打好孔的A4纸若干、糨糊一瓶、剪刀一把(后来我改用刀片)、一大堆报纸,就开始工作。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大约50份报纸,中央、地方,各行各业的都有,看到有用的剪下来,分门别类,放进活页夹中,把企业文化、宏观经济政策、行业信息、竞争对手广告宣传、市场动态等内容汇编成册,并在每个星期整理撰写一份综合报告,以备上层决策参考。一开始干,人家还羡慕不已,“多好,上班可以看报纸”,我没有感觉不舒服。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孩子剪报时,十分斯文,戴着手套,我则是徒手进行,每天下来,两手黑糊糊的(报纸那么脏!),像熊掌,谁敢和我玩闹,我就举起双手,敌人不战自败!后来,我到广州中山图书馆去办事,看到信息部剪报的都是些老婆婆、老爷爷,顿时觉得自己在浪费青春。
过了大约两个月,我的工作调整,搞策划,才知道这段日子对自己帮助甚大,就拿新闻策划来说吧,它对策划者的宏观经济环境把握能力要求更为严格。接手一个案子,你必须知道行业状况如何,过去的历史,现在发展到哪一步?国内什么样的状况?国外如何?目前国家经济环境对它有何影响?行业、政府倡导什么?反对什么?在其他行业发展的历史中,有何可资参照借鉴的正面、反面的例子?相关的数据、理论支持,等等。
接手一个案子,从策划到创作,有时时间较长,但依我在企业中的体验,一般都是火烧屁股的急活,容不得你多少思考和找资料的时间。这一瞬间工夫,大伙凑在一起赶紧开会,唉声叹气,头脑一片空白。可我一加入,情况马上改观,为什么?因为平时看得多,相关的资料马上可以调出来,一是打破僵局,二呢,先发散性思维,相关的东西不管有没有用,我先一股脑儿倒出来,启发大家可以顺着几条思路思考下去,讨论来讨论去,思路就逐渐清晰起来,再加上我平时爱读些经济学著作,有时来个理论上的概括和提升,行,主题也越来越明确了,一个新闻策划就不是“镜中月,水中花”了。后来,别人做案子,碰到“卡壳”时,也爱把我拉过去聊聊天,像个消防队员一样。
占有资料的另一方面,还包括对企业的产品、技术的熟悉,当然不是说你在一个手机企业里,明天就能设计一个手机出来。而是对产品的一些基本原理、生产制造过程、质量控制、技术发展的态势,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该产品能提供给消费者的利益,与同类产品相比,落后和进步之间有一个相当程度的掌握。我有一个值得自豪的事情就是,在我服务过的几家企业中,技术开发部门都有一两个要好的朋友。
当然,资料不止这样,上面说的是静态的。动态的,比如消费者、经销商的反映,企业员工的几件小事、只言片语,这些鲜活的东西因为真实、感性、有血有肉,所以很重要。大家一定有经验,看中央台的《实话实说》,湖南卫视的《有话好说》,老百姓常常会蹦出惊人之语、幽默之言,令专业人士自叹弗如。的确,妙语高论不是专家学者的专利。例如,有一次快过年了,我打电话给一个经销商问销售情况如何,他说:“很火,纸糊一台都能卖”,不用什么数据,不用理论,销售形势之好跃然。还有一次,我在售后部门阅读消费者的来信,他说,他家住在五楼,一个小偷从水管上爬上去偷他家的VCD,得手后,抱着VCD想沿着水管下去,不慎失足,小偷被摔死,VCD也被摔,却完好无损,这个消费者把螺丝拧拧紧,一接电源,VCD照样能放,音像清晰如初。此事一时在当地传为美谈。有关VCD的抗震指数在我的记忆中早已随风而逝,然而,这个故事却仍然留在我的心间。这么形象的例子,如果是坐在办公室里,就是左有西施为你点烟,右有太监为你摇扇,我相信,你也编不出来。
策划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有时候我真有这种感觉,策划的过程也是吸收、消化信息,然后对它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一个人平时多占有资料,也就储存了大量的信息。接手策划,就是用新的信息激活旧的信息,新旧碰撞,“噼里啪啦”冒出大量思维的火花。这有点像一块接通电源的电路板,虽然有时会短路,但几经引导,终于经脉贯通,连成一片,思路通了,策划大功告成。
我认为,占有资料对新闻策划的作用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1)它提供了素材和源泉,是策划的基本元素,也是策划的起点。
(2)它是策划的催化剂和润滑剂。多占有资料,可以加速从构思——概念——主题的过程,可以使策划早日成形。
(3)它是策划的天秤和标杆。它可以衡量策划的“吨位”、高度、深度。一个占有资料的策划者,他一开始就站在高处审视,然后往深处挖掘,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岂能把“轻飘飘”、“花拳绣腿”的玩意儿拿出手?
现在有很多图书管理、咨询机构已经涉足剪报,以及分析整理各种资料的服务了,订阅花费也不高,资料也较完备。百度及Google等搜索引擎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资料收集的速度。大可不必承担像我这种两手像熊掌的苦役了。但我经常做做“裁缝”,有时给消费者和经销商打打电话,有时和技术人员聊聊天。因为尝到了它的甜头,这种苦役使我觉得值得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