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柱回忆,自己在《征途2》项目上曾与制作人纪学锋有过争执,但后来发现自己要团队修改的东西都不对,而这款游戏后来按照团队的想法取得了成功,因此,自己反思后已不再像之前那么主观。在巨人网络发布的《仙侠世界》游戏中,他除了沟通产品的基本原则外,其他问题概不过问。
QQ总裁马化腾有这样一段话:
我现在也开窍了,看到团队有什么想法,我先是鼓励,没准他们抓住了未来的一个机会。因为现在很多新奇的玩意儿,大家觉得我年轻,但我觉得自己很老了,有些产品都看不懂了。美国的Instagram,我投了点股票,说起来很后悔,因为当时这个公司还不到一美金的时候没投,公司只有几个人,当时副总裁看着说,这个公司不太靠谱吧,在靠近海边的一个玻璃房子,外面都看得见,扔个砖头就可以把电脑全拿走了,创始人也好像挺高傲。但后来他的数据增长不错,我们是在他8亿美金估值的时候进入。
火在什么地方?12岁到18岁的女性用户很喜欢,它的服务类似微信,但是不能发消息,全部是拍照片,只能按着才能看,你一截图,对方就会知道你在截图。这个软件会打感知截图的卖点。我们当时几个人试着玩一玩,觉得好无聊啊。
后来投资调查指出,用户觉得这个应用没有压力,就是消费照片,拍好玩的照片,跟大家打招呼,表示我的存在感,最后幸好是Facebook把它收购了,要不然对它有很大挑战。在中国这个需求其实是被微信的朋友圈取代了,需求还很强烈,发图就可以Follow,有公开的,也有可以私密的。
有时候,创新层出不穷,各行业都搞不清楚到底哪一个会冒出来。我越来越看不懂年轻人的喜好,这是最大的担忧。虽然我们干这行,却不理解以后互联网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是什么。包括微信,没有人能够保证一个东西是永久不变的,因为人性就是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太老了,一定要换。怎么样顺应潮流?是不是没事把自己品牌刷新一次。现在有时候要问小孩,测试一下,你们会喜欢吗,你们的小伙伴喜欢吗,比我们还看得准。
社交网站Facebook在成立之初,是由一群高校学生推动起来的,他们失去了被十几岁高中生占领的MySpace,Facebook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可以让他们与同龄人交流的专属领地。
在Facebook诞生初期,用户觉得通过网上发布信息很酷,他们不用掌握任何编程技巧,也无需像MySpace那样自己订制模板,就可以将喜欢什么电影、正在做什么事、在与谁交往等信息告诉全世界,让人感觉非常有趣。
然而,当用户在Facebook上添加最近拍摄的照片、最新工作状态等生活细节时,其好友却不得不接受一些他们并不需要的信息,因此此前觉得Facebook很酷的用户也慢慢开始改变看法了。更糟糕的是,维护Facebook个人账号似乎成了一项枯燥的任务,令人感到无聊。
15岁的Facebook用户尼亚·博伊斯(Neah Bois)说:“我感觉Facebook越来越无趣,我并不关心朋友们最近的生活细节。在我看来,人们上传大量的生活照片和其他内容是非常愚蠢的。现在,我仍然通过Facebook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但每周只登陆一次。”
经常关注统一的畅销书作家劳拉·波特伍德·斯泰瑟(Laura Portwood-Stacer)指出:“对孩子们来说,他们并不是有意去寻找‘下一个流行的产品’,而是感觉Facebook不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和企业管理者不一样,孩子们并不会思考太多,他们只是单纯喜欢很酷的东西。”
年轻人的选择决定了未来流行的趋势,但最新报道却表明Facebook正失去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年轻人的选择发生改变,Facebook必须引起警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下一代用户边缘化。
3粉丝思维
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所以,未来没有粉丝的品牌都会消亡。
从《罗辑思维》说起
国产知识性脱口秀类栏目、自媒体新秀《罗辑思维》一经推出就斩获无数粉丝,其每期的网络点击率都高达百万。但如何将粉丝转化为收益呢?该栏目的主创兼主持罗辑的做法让人们眼前一亮。
2013年8月初,罗辑思维的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了“史上最无理”的付费会员制:5000个普通会员+500个铁杆会员,会费分别是200元和1200元,为期两年。这种“抢钱”式的会员制居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功:半天之内,5500个会员全部售出,160万人民币入账。其粉丝的忠诚度可见一斑。
有人会问,这些会员用真金白银对罗辑表示了支持,具体能得到哪些好处呢?罗辑很快就给出了答案:他先后几次提供会员福利:第一时间回复会员资料的会员将获得价值6999元的乐视超级电视,这相比他们付出的200元会费实在是赚大了。而先后送出的总共价值7万元的超级电视并不要罗辑掏一分钱,这是乐视免费赞助的。
复盘罗辑的粉丝营销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他首先通过其优质内容产品将有相同价值需求的社群聚集在一起,通过收会员费的方式一来赚取收益,二来进一步增加粉丝粘性。然后他以这个忠诚度极高的群体作为基础,向需要精准营销的品牌提供合作机会,自己则作为社群与品牌的链接,形成自己的稳定收益来源。
拥有粉丝而非用户
一个粉丝的价值到底有多大?社区媒体监测机构Sy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