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具体的定义。不过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平台是以平等为前提,由很多主体一起建立的,互相共享资源的,互利互惠的,比较开放的一种商业系统。
这里面一共包含了五个概念:一起建立、资源共享、互利互惠还有开放和平等。
第一,一起建立
所说的一起建立要关注三个方面:
1.一定是多个主体并存,多个主体一起参加进来的系统或者网络才可以被称为平台,只有一个主体是不能建立平台的;每一个主体都是一股力量,把这些力量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系统,主题的数量与平台所蕴含的力量成正比,而这种汇集主体的能力,就是平台的竞争力。
2.自组织,平台要是一个对所有人都开放,而且众人都参与建设的自组织系统;参与平台型组织的人,有时候确实是有意为之,但是有时候也可以是无意识的,只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目的,顺带着参与到了平台里面。这样无意识的,只为自己的目的做法就会造就一种天然的自组织。就好比人们去使用搜索引擎,你用了一次,就等于是为搜索引擎企业的数据库添加了一组数据,因为每次点击都是一组数据。
3.共同机制,共建机制最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开放的共建平台。来看一下手机是怎么发展的,诺基亚倒下的最根本的原因要说是在平台建设上失败,还不如说是在平台的开放和共建机制上没做好。现在的手机市场比拼的不再是品牌,比拼的是系统平台,iOS苹果、android安卓、塞班和WE。
第二,资源共享
所说的资源共享,就是把掌握的各种资源(包括生产资料、自有资源)一起来规划利用。在平台上,资源共享有两个不一样的地方。
1.互动性,不管是站在互联网的角度还是站在大数据的角度,资源共享一定是相互的,有了互动的交流才能创造价值。例如Facebook与微信这样的产品,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多向互动,不管是什么人,什么组织,都可以在瞬间产生多维度的互动。资源共享的重点就是双方互利互惠,互补不足,都可以给对方带来好处。如果平台在设计的时候没有想到这样的互惠互利的环节,以后的运营就很难了。
2.共用平台,在互联网上常常可以见到把开放源代码这样的词语,开放源代码就是共享的一种手段。把源代码放开,可以让双方通过合作找到更好发展机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手段,就是因为共用平台,都可以利用平台中的技术。还有一种共用平台,就是云技术服务,例如云计算、云储存等等。在以后,这样的平台就是社会的基础,就像现在的电网和通信网络一样。
第三,互利互惠
平台经营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企业可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经营模式,而且连挣钱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但是不管手段怎么变,平台企业的赚钱之道还是倾向于互利共赢。
这种互利互惠的思维可以这么来看待:平台型企业想要挣钱,那么企业所建立的平台的规模一定要大,而想要把规模做大,就必须拉来更多的主体进行参与,而主题进来也是为了挣钱,那么互利共赢就是双方合作的前提。因此平台的相关的设计就必须把互利共赢当作前提。
想要在平台的模式下实现共赢,就必须要了解平台多边性的特征。只有一边是没有办法构建平台的,要建立一个平台,就必须要弄清楚双边或多边的群体都是谁。像淘宝和智联这样的网站,就是双边平台,只有供需双方,而搜索引擎则是三边,除了供需双方还是广告方。
第四,开放
所说的开放,就是平台的建立不一定非要依托于互联网,不过互联网却是一个最好的开放平台,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也可以进行信息化管理,这都是互联网的好处,因此依托于互联网可以把参与主体最大化地扩大。
那么开放的原因为何?企业越开放,与外界的连接点就越多。在互联网的世界,一个个体与一个企业的价值,就是看连接点的范围有多广,有多厚。连接点越厚越广,价值也就越大,这也是信息时代的基本特点,通过含有的信息量来决定价值。因此,想要继续在互联网中玩下去,就必须要开放,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后果就是坐吃山空。
第五,平等
开放的平台必须是平等的。对于传统的企业来讲,想要掌控渠道是固定思维或者说是思维习惯。但是互联网思维就不是这样的,这是技术掌控的,就好比生产关系的形成是依靠生产力。在互联网中是没有核心的,它是一个网不是一个金字塔一样的层级结构。虽然每个点的比重不一样,价值不一样,但是没有绝对的核心。因此,正是由于这样的技术导致了互联网的内涵就是去中心化,是分布的、平等的、彼此交流的。平等也是互联网一个很重要的游戏规则。
平等合作的实质就是平台商和加入平台的人,都遵守游戏规则,在各个环节中都进行平等的交流,出了问题协商解决,并不是一方掌握另一方。因此,开放平台最先要解决的就是这样唯我独尊的固定思维,不能有我的地盘听我的,这样的思维。
社群平台,人最重要
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一般是这样来定义社群的:社群就是一个实在的组织,只不过这个组织中的人有一样的价值、行为准则和目标,而且每个人都会把社群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因此,社群形成的条件有可能是地域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
在社交圈子里面最显眼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