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的人指挥战斗”。
数字化工厂如果具备一个自动化程度高的“硬”生产线,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软”的平台来整合,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且,指挥这些生产线的“神经元”是不可以复制的,这就是我们IT工作者的价值。
1.管理的可视化
综上所述,数字化工厂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分三步实施。第一步是实现基础的采集,就是产量、品质数据、产线异常、设备管理、物料配送和管理的可视化。但问题是对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异常,制造业的管理者希望直接影响到交付和成本的应该第一时间处理,因此就需要所有流程都可视化。
2.数据整合
企业需要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实现整个生产的调配和管控。最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凭借这些数据分析企业的瓶颈,便于集中有限的管理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最终,企业将实现生产线平衡,调节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标准节拍。因为生产节拍是否一致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
3.动态分析
企业需要整合供应链等信息,快速实现动态分析,为企业的决策和市场响应提供协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拼的就是效率,生产效率越高,产品的成本就越低。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客户肯定更“偏爱”你。
3.2.7 最后的寄语
以前,企业管理者可能只要在办公室就能实现管理信息化。但如果是做数字化工厂,你就要走遍车间的每一个角落。
IT人员一定要主导数字化工厂的建设,但是要让其他业务单元都作为主角担当,因为数字化工厂并不是某一个单元或者某几个业务单元能够完成的;一定要是绝对的“一把手工程”,因为数字化制造颠覆了传统的生产组织方式,就是说这是一个BPR过程,需要颠覆很多东西和理念,而管理只能约束人的行为,因此推进过程中有很多你看不到的障碍,你需要老板绝对的支持。
作为信息化工作者,你的业务选型很重要,我建议一定要选全模块化的MES产品。
我们还要注重短期目标,你需要不断地呈现结果给大家看,消除大家的质疑。如果你能够不断地实现短期目标,那么支持你的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你在做变革管理的时候。信息化工作者都有很高远的梦想,都想做一个很完美的平台,但是实际上阶段性地实现非常关键。这样,你未来的路可能就会很宽广,不仅仅是去做IT、做流程,而是去做新型制造模式的探索与推进。
在我国制造业,物流是巨大的浪费,停工待料,手持一堆,包括物料一下全部堆在线上的有很多,如果你可以实现物流的高效化,降低现场手持,这是必然的一个核心。
智能化生产的执行过程包括生产计划、过程的调度、质量的检测等模块。最重要的是,企业需要有一个智能化的生产控制中心以便整体地控制和指挥现场。现在,传统制造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制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IT应当回归“现场”,立足“现场”创造价值。随着IT的发展,如果你不跟着改变则会被颠覆。因此,数字化工厂是一个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大家能在巨大的机遇面前抓住它,然后进入一个人生和职业的快车道。
作者:耿峰
青岛中集冷藏产业基地信息中心主任
3.3 构建工业4.0软件与服务研究
3.3.1 工业与技术的发展
2015年,国家启动了制造强国发展战略,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等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也明确了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IT人,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应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社会化媒体、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制造仿真、优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驱动力。例如,如何应用“移动互联”构建企业新的商业模式和平台?如何应用“云计算”构建企业新的IT基础设施 ?如何应用“互联网+”促进企业重塑产业链和生态链?
众所周知,每次技术创新都会促进工业的跨越式转型升级。从工业1.0到工业4.0时代的工业变迁,经历了从蒸汽机促进机械化生产掀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利用通信技术和信息物理系统CPS等,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从这张工业4.0愿景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的市场需求是动态、个性的,企业必须随需应变,在快速设计、整体建模、自主组配、自我配置、自我优化、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实时准确地掌握关键信息。
3.3.2 信息化建设方向
以上分析工业4.0与技术发展,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连接将无时无刻不在,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上游与下游等,实时准确地掌控信息是必须的,是一切管理、决策的基础。未来谁能成为产业整合者、连接用户、构建平台、形成新的生态商业模式,谁就能基业长青或突出重围。因此,未来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必须构建面向产业链的大平台、All In One、互补协作、连接上下游,直接服务于整条价值链。线上线下营销全渠道化、依赖物联网实现产品互联化、依靠移动互联网连接组织和合作伙伴、依托产业链的大平台将成为新的生态商业模式。
1.工业4.0部署策略
(1)移动化:通过移动应用技术,连接人与人、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以移动端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