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口碑网。口碑网于2004年6月在杭州创立,比大众点评晚了一年多,其业务模式和大众点评非常相似。2006年10月,口碑网获得阿里巴巴投资,也成为了大众点评最大的竞争对手。获得投资后,口碑网展开了一系列针对大众点评的活动,在吸引大众点评用户转投口碑网的同时,还将大众点评网的用户评论照搬至自己网站。在杭州设立分支机构,是张涛对口碑网挑战的直接回应。
虽然从公司体量上来说,大众点评不如有阿里巴巴支持的口碑网,但是大众点评的用户质量很高,用户黏性也强于对手。在用户的支持下,大众点评抵挡住了口碑网的攻势,同时还通过法律手段将口碑网告上了法庭。2008年,口碑网和雅虎中国整合成立雅虎口碑,但再也没能对大众点评形成真正威胁。
口碑网是大众点评创业前7年遇到的最强竞争对手。可以说在2008年之后,大众点评在商户查找和点评领域就没再遇到过真正的挑战者。虽然爱帮网、饭桶网等也都涉足类似业务,但对大众点评并没有多大的威胁。
没有太大的竞争,让大众点评仍然可以保持较慢的发展节奏。在2010年6月推出团购业务之前,大众点评仅在全国6个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分别是上海、北京、杭州、南京、广州和深圳。在这期间,大众点评在2006年10月推出了关键词广告业务,这项业务最终让大众点评在进入团购之前实现盈利。另外,2007年大众点评获得来自谷歌的第二轮融资。
可以说大众点评发展的前7年波澜不惊,业务拓展很慢但也还算稳健。如果不是2010年看到了团购和移动互联网的机会,大众点评很有可能在当年上市。张涛曾对媒体表示,大众点评确有在2010年上市的计划,但因为看到移动互联网的浪潮,觉得可以将公司做到更大后再寻求IPO。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将公司做到更大的路上,他和大众点评将遭遇比当年口碑网更大的挑战。
大众点评前7年相对稳定的发展为其日后的危机埋下了伏笔:在没有太多竞争的环境中成长,大众点评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和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后,激烈的竞争和快速的节奏使其措手不及——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都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机会,竞争者里有创业公司,也不乏互联网巨头。
走出“创业绝望谷”:大众点评的二次创业
美国知名天使投资人保罗·格雷厄姆曾经总结过创业公司的发展曲线。他表示,在创业初期,创业公司往往都处在一个急速上升的曲线,这时候创业者还没有碰过壁,处于“无知的乐观”;但是在过了最初高速发展之后,创业公司会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公司开始进入“创业绝望谷”,而且在多次碰壁之后创业者会进入“有知的悲观”。
保罗·格雷厄姆认为,在“创业绝望谷”阶段,创业者最需要的是及时调整和坚持。如果无法坚持,很多创业公司就会在这一阶段的末期失败;而那些能坚持下来的创业者,就能够在无数次的碰壁之后总结出一些经验,让公司恢复生机。这时候,创业就能进入到“有知的乐观”,看到希望并且最终走向成功。
大众点评在创立时,发展曲线并不像保罗·格雷厄姆说的那样明显。但是在面临移动互联网浪潮的时候,大众点评开始了“二次创业”,而这一次,它的发展轨迹完全符合保罗·格雷厄姆的总结。
2010年,大众点评向移动互联网转型,其中大众点评业务上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由过去的广告业务开始涉足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由于大众点评通过多年的积累,已经拥有大量商家信息,因此被外界认为是最适合做本地生活服务的公司。2011年4月,大众点评获得1亿美元融资,开始“二次创业”。
但是,过去大众点评和商家对接的是广告,从本质上看,它更像是一家偏媒体类型的公司。进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之后,大众点评需要深入到交易的环节,这和做媒体有很大的区别。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前,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CEO张涛一直处在“无知的乐观”阶段。
进入到本地生活服务后,大众点评并没有成为行业的领先者,反而遭到了各种质疑。这些质疑从2012年上半年开始越来越多,同时还伴随着大众点评将被“并购”的各种传闻。虽然在面对外界质疑的时候,张涛大多数时候表现得非常自信,并多次表示公司会保持独立发展,但在看到公司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时候,他其实已经进入了“有知的悲观”阶段。
2014年年初,经过过去两年的艰难调整和转型,张涛也看清了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大众点评走出了“创业绝望谷”。从大众点评内部来看,公司走出“创业绝望谷”的标志性事件是完成了事业部改革,将本地生活服务细分到各个不同的事业部,有针对性地去做服务;从公司外部来看,标志性事件就是大众点评获得腾讯的投资,开始和微信、手机QQ等产品结合。
在宣布获得腾讯投资后的一次媒体交流中,张涛表示,过去几年大众点评差点“死掉”。虽然他说的“死掉”并不是真正说大众点评可能倒闭,但是的确可以看出这段时间大众点评过得非常艰难。
正是过去几年的艰难转型,才让大众点评看到了新的希望。保罗·格雷厄姆表示,“创业绝望谷”是对创业者最大的考验。在这段时间里,创业者必须努力调整,快速学习新的经验,才能把公司拉回发展的轨道。
百亿级公司的野望
在大众点评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和本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