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烧钱模式和版权之争,暴风影音试图以技术创新和功能作为突破口来吸引用户,增加用户黏性。其先后推出了3D功能、“左眼”一键高清、“右耳”环绕声等功能,寄希望提高用户观影体验,凭借功能和技术上的优势留住用户,提升自身客户端平台的媒体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近几年重整旗鼓的冯鑫也已经回归一线,直接负责暴风的无线战略。尽管眼下视频行业竞争激烈,自认具备“赢家心态”的冯鑫对暴风的前景依然乐观。
经验教训
1.无论何时,用户体验都是互联网产品最核心的成功要素,暴风影音中间走弯路的很大原因在于忽视了用户体验,太急于追求商业回报。
2.领军人转型的决心要坚决。暴风影音数次更换技术负责人研发新技术方向,表面看来是管理问题,但实际上是没有破釜沉舟的转型决心,否则不会一拖数年。
第五章大规模转型风险高
乐淘:五年三次急转弯的韧性不足
公司档案:乐淘
所在公司:北京乐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项目:2008年5月~2009年5月:玩具B2C;2009年5月~2011年年底:鞋类B2C;2012年至今:鞋类自有品牌
成立时间:2008年4月
融资情况:先后获得策源基金、美国老虎基金和美国德同资本等四轮融资
所处阶段:自有品牌转型失败,2013年年底,乐淘被冠鹏鞋业收购
公司CEO:毕胜
2012年,在电影《听风者》观影会上,美亚董事局主席李国兴问毕胜:你投资的好几家公司都很赚钱,自己做的公司却一直不赚钱。
这似乎戳中了毕胜的痛点:2008年毕胜离开百度创业以来,乐淘五年经历三次转型:从卖玩具的网站,到卖鞋的网站,再到做鞋类自有品牌。
当时,作为“鞋类电商”的乐淘曾风光无限,号称国内鞋类电商的老大。作为鞋类自有品牌的乐淘也信誓旦旦地称要做百年老店。每一次转型都有足够的理由,但最后都没有走下去,陷入入行—转型—自我否定的怪圈。
在数次转型之后,乐淘日渐式微。2014年4月,已经淡出大众视野的乐淘传来被收购的消息。来自工商部门的确凿信息显示,2013年年底,乐淘被鞋类零售商冠鹏鞋业收购。2014年3月前后已完成所有相关手续变更。该信息也被毕胜本人证实。
毕胜曾不避讳地称自己是“做快生意的人”。这正是他创业历程的写照。创业几年,垂直电商的佼佼者沦落到被收购的地步,问题出在哪里?
“挖井”的故事
在电商领域创业3年后,2011年11月14日,毕胜在中欧商学院的即兴演讲中说道:“我听到‘电商’这4个字就觉得恶心。我太太问我,为什么恶心?我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我觉得我入错行了。”
毕胜入行电商,要从2005年说起。
2005年,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后,作为百度市场总监、总裁助理的毕胜实现财务自由,离开了百度,赋闲一年半时间,做一些投资。此后开始寻找创业机会。
为何选择电商领域创业?毕胜的答案是:“因为‘不懂’。一股热潮嘛,就进来了。没从生意的角度考虑,只觉得它是个事。”
乐淘起初卖玩具,是雷军给他的建议。毕胜说,雷军跟他是十几年的朋友。他对“雷老大”的话从不怀疑。
不过,玩具卖了不到一年就没有卖下去。6个月后,乐淘日营业额才刚过万元,利润只有几百元。他无法忍受这样的业绩,决定转型。
毕胜日后反思,当时中国父母不愿意花钱买玩具,中国不具备这种文化。导致乐淘成长一段时间之后,面临巨大的瓶颈不再成长。整个团队分析调研后发现,事实上玩具市场在中国很小。
他当时算了一笔账,卖玩具一年的营业收入是3000~5000万元,而如果卖鞋子,至少可以达到一个亿,甚至更多,因为鞋类的市场更大。
转型做鞋类电商的两年,是乐淘和毕胜最风光的两年。高峰时期,乐淘在北京王府井商业圈的繁华地带租下了澳门中心两层办公楼,员工超过400人。那段时间,毕胜每天脑子里想的都是鞋,逢人便猜测下对方穿鞋的码数。
2011年,乐淘销售额超4亿。当时,时任乐淘网副总裁陈虎雄心勃勃地说,2011年是相当关键的一年,行业面临大洗牌。从某种角度上讲,鞋类B2C谁能先做到10个亿,谁就是行业老大。
但不成想,鞋类电商的路,到2011年年底就到了终点。
在2011年年底中欧商学院的演讲中,毕胜抛出了“垂直购销电商是骗局”论,对这次创业给予否定。
在人们的印象中,电商成本肯定是低于线下的。毕胜仔细算了这笔账后,发现电商的成本高出线下20%~30%。
这笔令毕胜两眼发黑的账是这样得来的:垂直购销类B2C电商公司成本=物流10%+仓储10%+反向物流3%+客服1%+技术4%+管理人员10%+市场推广10%+代收手续费2%+包装1%,加起来50%左右。
对比来看,在整个电商行业,毛利能超过50%的品类非常少,在价格战下,毛利能够达到10%就不错,这样净利是–40%。
“错了,所有的人都错了。电商真是赚不了钱的一个行业。”毕胜说,想明白这件事,花了七八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