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处理,而是用“简化”这种更加理性的方式

 知乎负面     |      2021-09-24 23:56

  化”处理,而是用“简化”这种更加理性的方式。

  在实践过程中,许多企业领导往往被一些宣传片打动,认为智慧制造非常简单,只要是替换了生产设备并用互联网等方式就可以实现。这就像一个三明治被压扁了一样,层还是那么多的层,只不过被压扁以后也不知从哪里下手,吃起来也比较费劲。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倾向于这个被压的三明治恢复成原来的样貌。

  不管是说智能制造也好,还是智慧制造也好,由于其涉及的领域多、技术多,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讲清楚。泛谈一下,主要是抛砖引玉,先说说智慧制造这个事情有多难,涉及面有多广。在对复杂度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后,再在此基础上按照价值规律等基本规律,结合自身的情况开展工作。

  从历史的角度看,智能制造或智慧制造是新的、时髦的提法。但从发展的角度看,智慧制造是在以往制造业发展基础上的延续。从工业自动化、CAD、CAM、CAE、CAPP,到全生命周期、精益生产、柔性制造、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协同制造、MES 、ERP,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智能制造、智慧制造更多是接着这些名词和实践进展讲。从这个角度看,“工业4.0”“smart manufacturing”“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在既往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了解这个发展历程,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智慧制造的内涵、外延。

  具体地说,我认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市场竞争思路,在筹划和推进智慧制造时一直在起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几个基本观点供大家参考。

  (1)智慧制造并不新颖和简单,它的体系很庞杂,是以往制造的延续。

  (2)考察智慧制造的时候要系统地去看,不能用局部替代整体,特别是不能以技术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3)智慧制造是过去制造的延续,是在以往基础上的升级,应更多关注“更敏捷”“更高效”“更优质”“更集约”及“更绿色”这五个关键词。

  2.3.2 智慧制造的驱动力

  为什么要进行智能制造或者智慧制造?我们要明白,制造的本质是创造财富,不管是传统制造还是智慧制造,遵循的都是价值规律。构建为用户及自己均创造价值的双赢模式,是智慧制造的主要驱动力。因此,用技术经济指标衡量,而不是单纯地讲求高、精、尖,是更加理性的决策思路。

  基于这种思路,我们特别要澄清的是大规模生产和定制生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规模生产对应高度的工业化,成本低廉,相对可控,能够满足价格敏感群体的需要。与大规模生产对应的定制化,比较适合个性敏感的群体,他们不太在意价格。在这个意义上,规模生产和个性定制将长期共存,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结合生产组织方式,确定合适的推进思路,也成为确定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的必要前提。

  同时,以3D打印为例,这样方式能够有效满足单件生产、试制的要求,可快速实现并优化成本。但当批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需要采用其他生产模式了。这种生产模式的转换,更多考虑的是成本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这也是我们讨论智能制造、智慧制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结合以上分析,根据价值规律,我更倾向于用项目三角形中的“费用、目标、时间”三个要素去平衡它。并不是说智慧制造的技术就代表它有价值,因为用户可能更倾向于使用价格更低廉的产品和设备。所以,分析中关于生命周期、投入与产出、技术与市场、产能与需求,可能永远处在动态与平衡、相互交替的过程中。

  2.3.3 智慧制造的层次

  在智慧制造实现方面,参考传统制造企业车间、工厂的架构和管理模式以及社会范围内的协同,可以粗略地分为车间、工厂、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对应地,智慧制造也可划分为三个层次:执行单元、协同单元和协同体系。这就像搭金字塔一样,从车间一级到工厂一级,再到社会协同这一级逐渐往上搭起来。

  1.车间一级的执行单元

  执行单元是不可或缺的。说到智慧车间,可能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自动化、数字化、可联控、交互和感知。在自动化、数字化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由于人力成本上涨,一度对机器替代工人的讨论和实践比较多。

  智慧车间的目标可以概括成为三点:最优的重复精度,以保证质量和良品率;最少的能源与原材料消耗(绿色生产);最优的流程和生产组织,以实现最精确的成本控制。

  围绕生产中心,在管理、技术、生产工具等层面运用理性思维,我们得出三点在执行单元值得关注:工业工程思想的深度应用;自动化、手工设备比例的提升,以及劳动者作用的发挥;工艺工序衔接和调度的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以上三点保证生产相对柔性,并且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价值。也是基于这三点,在构建、打造智慧车间时,不只要考虑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还要考虑生产过程管理、人员协同、人员素质同步提升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单就车间层面而言,其改造的复杂度就已经很大了。

  2.工厂一级的协同单元

  在工厂一级,协同单元的核心有两个方面:互联互通和两化融合。结合目前的实践,建议智慧工厂重点关注三点:内部最优化资源配置体系的建设;最灵敏市场反应能力的建设;一定外部协同能力的建设。

  与智慧车间相比,智慧工厂包含了更多复杂的内容,其侧重点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