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中被各式各样的人发布或转发。记者们只要用心,就会发现许多可以被传统媒体利用的新闻线索。
2. 归纳整理微博观点应用于传统媒体
鉴于传统媒体的工作性质,在发现了微博中大量的关于某些热门话题的信息后,记者们可以发挥自己在归纳整理信息上的优势,将微博中相对 “碎片”化的信息进行识别、归类并条理化,进而可以从中整理出更有价值的信息。
常见的传统媒体记者的做法是,跟踪某一领域里十余位知名人士微博的动态,特别是他们对某一话题的集中观点发布,然后将他们观点中的精华归类到此话题的各个子话题中,再进行整理加工,就可以比较快地完成一份稿件或一个节目而用于传统媒体。
更可喜的是,许多知名人士的观点也是自愿公开发表的,且他们在微博中表现得更直率、更精炼及更真实,这对记者而言可谓求之不得。例如,2012年6月前后,小米公司与360 发生所谓遥 “小3 大战”,《南方都市报》等众多报纸就从两个公司老总的微博上发掘了许多素材,从而形成纸质媒体的相关报道(如图9-3 所示)。
图9-3 传统媒体从微博上发掘素材后形成报道
3. 发挥微博实名制特点简化采访过程
传统媒体的记者经常需要采访各类人士,在过去经常找不到被采访人的联系方式,或者被采访人由于各种原因不便接受采访,此时微博再一次可以发挥重要的简化采访的作用。
由于知名人士在微博中是使用实名制的,记者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找到这些人士,且由于实名认证的原因,找到的这些人也相对更可信与可靠。
找到相关人士后,不一定需要知道他们的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只要通过@ 他们的方式,或通过私信的方式,就可以向这些人士提出问题或采访。即使他们中一部分人没空,但也许另一些人可以接受你的采访;即使他们没时间亲自会见你或没时间按电话,但也许可以通过微博利用碎片时间回答你的问题。同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比较精炼,往往能切中要害。
应该承认,简化新闻采访的过程,不仅可以减少记者们的工作强度,还可以加快新闻撰写与发布的速度,提高信息传播与消费的效率。
9.1.3 体现传统媒体的深度与权威
1. 传统媒体应该体现信息的深度特色
虽然传统媒体在速度上无法与微博媲美,但是完全可以在深度上超越微博。通常情况下,速度越快的东西深度越不够,那么传统媒体就可以借某一期内容与下一期内容之间的档期,抓紧时间构思有深度的内容,从而争取更多的受众。
相对而言,发行周期较长的杂志与报纸可以比发行时间较短的刊物及广播、电视要更容易制造深度。当然,在选题上要注意的是,一些热门话题可能在一个档期还没结束就退热了,因此想体现深度的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不会迅速消退的话题。
例如,据我的观察,《东方早报》等传统媒体就在评论性的文章上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与特色,其中 “上海经济评论”、“艺术评论”及 “东方评论”三个版块都有较大的影响力及受众群体(如图9-4 所示)。
图9-4 传统媒体的深度评论
2. 传统媒体应该体现信息的广度特色
由于传统媒体信息来源的广泛性,相比微博上的单个用户而言,传统媒体自然在信息的广度上要显示出优势。对于同一个话题,传统媒体往往掌握着更广泛的信息来源。在某种意义上讲,掌握了信息就掌握了一切,更广泛的信息意味着更开阔的思路。
在讨论某个话题时,传统媒体可以利用所掌握的广泛信息资源,提供更全面的分析。不论从媒体版面(或节目)的信息量上,还是从观点的全面性上,传统媒体都可以比微博传递出视野更开阔的信息,进而赢得受众的关注。
3. 传统媒体应该体现信息的系统特色
虽然微博的信息量很大,但是由于其碎片式的呈现方式,导致人们在关注某一话题时,往往看到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此时,不仅传统媒体可以发挥前面提到的归纳整理的优势,还可以更多地体现信息组织系统性的特色。传统媒体可以组织更系统的专门话题。传统媒体不仅可以发挥前面提到的广度、深度方面的优势,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丰富话题讨论,如对当事人的采访、对业内人士的采访及对专家学者的采访,加上传统媒体的历史资料调用、记者的现场报道及全方位分析,自然呈现的东西显示出更多的系统性。
4. 传统媒体应该体现信息的专业特色
即使我们不刻意地强调新闻专业主义(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独立性及自由性等特点),我们仍然要看到专门从事新闻传播的人士与微博上普通的用户的信息传播中的差别。
毕竟,在微博上还充斥不少未经证实的信息甚至是谣言,在微博上还有许多对信息的描述存在着模糊性、随意性及不完整性,对信息讨论存在着片面性及偏执性,以及有部分社会责任性缺失的信息,这在专业性更强的传播媒体中是很少见的,反过来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创造了有利条件,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更专业的方式采集、发布及传播信息。
另外,一些专门领域的信息或资源微博用户不容易或不可能获得,此时传统媒体可以通过专门的研究人员进行整理及分析,进而推出专业化的分析文章或报告。
5. 传统媒体应该体现信息的权威特色
由于传统媒体审核机制的存在,不可能有许多不实信息存在,即使是未经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