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工具、凶器和武器又会再次成为体育竞技

 微博负面     |      2021-10-21 23:41

  现代游戏研究的先驱,荷兰文化史学大师约翰?赫伊津哈(1996)在《游戏的人:关于文化的游戏成分的研究》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游戏人”理论:“一个比我们更为愉悦的时代一度不揣冒昧地命名我们这个人种为:理性的人。在时间的进程中,尤其是18世纪带着它对理性的尊崇及其天真的乐观主义来思考我们之后,我们逐渐意识到我们并不是那么有理性的;因此现代时尚倾向于把我们这个人种称为制造的人。尽管制造并不像理性那么可疑,但作为人类的一个特别命名,总不是那么确切,看起来许多动物也是制造者。无论如何,另有第三种功能对人类及动物生活都很切合,并与理性、制造同样重要——即游戏。依我看来,制造的人,以及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的理性的人之后,游戏的人,在我们的用语里会据有一席之地。”[20]“文明是在游戏之中成长的,是在游戏之中展开的,文明就是游戏。”[21]显然,在赫伊津哈看来,“游戏人”作为一种新的人的形象,必将对人类社会的行为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学家郑也夫在《走向游戏的时代》一文中得出这样的结论:“游戏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很可能也是我们最终的选择。”“我们始于游戏,终于游戏。作为个体,我们出生伊始,便懵懂地投入到游戏中。作为一个物种,我们越来越多地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智慧投入到游戏中。”[22]

  纵观人类发明史,许多科技发明,最初都是作为愉悦身心的玩具开始流行;继而被当作生产工具,在求生活动中发挥实际的功效;再进一步用于犯罪和战争,给人类带来混乱和痛苦;经过一番磨难和反省,或许以军转民等形式再次为人类带来社会福利;如果人类够幸运,所有的工具、凶器和武器又会再次成为体育竞技的器材和娱乐活动的道具。

  传播技术的进步亦如是。电报和电话发明之初,都颇具玩具色彩,而且确实被人们当作玩具;后来用于生产调度和商业联络;再后来在战争中发挥了帮凶的作用;再后来逐渐回归其联络工具的角色;现在,几乎所有的电子通信工具都成为成人和儿童的玩物了。从手机短信的语言狂欢,到各种形式的网络“恶搞”;从论坛灌水所创造的戏仿文化,到今日微博平台上的冷笑话……电子媒介人参与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娱乐文化。

  仅以新浪微博为例,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除了@冷笑话精选、@我们爱讲冷笑话、@当时我就泪奔了之类直接以笑为主题的博主之外,几乎每一个博主都曾被微博平台上经久不衰、无所不在的游戏精神所感染。

  五、微博传播成为投资者实现利益的重要渠道

  微博以其高关注度和信息交流的便捷性,使其日益成为经营主体吸引眼球和从事经济活动的舞台。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2011中国微博年度报告》微博商业价值凸显,渐成企业营销和公关的重要平台。另据美通社发布的《2011中国企业新媒体调查》称,77%以上的受访企业已开设官方微博,企业在新媒体传播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68%的中国企业对社交媒体在“获取新客户/提高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表示认同。在微博平台上,企业可以表达自己的企业文化,以及对热门话题的观点和态度,并策划企业营销活动,以树立正面的企业社会形象,提升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企业还利用意见领袖的巨大影响力进行微博营销。此外,企业利用微博进行危机公关,对突发危机事件做出最快速的反应,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家微博也不断助力企业营销,树立企业良好形象。2012年3月21日,新浪微博联合社会化商业资讯提供商CIC发布我国首份企业微博白皮书。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超过13万家企业开通新浪微博。餐饮美食、汽车交通、商务服务、电子商务、IT企业等行业跻身开通数量前五,近三成世界500强企业已开通新浪微博。从运营情况上看,商场购物类、快销品企业以及购物网站等企业微博运营良好,各类企业均与目标用户保持了12小时高互动状态。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2月底,共有130565家企业开通新浪微博。餐饮美食类企业独占鳌头,以近5万个企业微博账号排名第一。目前,开通新浪微博的企业用户已覆盖22个行业。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143家世界500强企业开通新浪微博,占比达到29%。而在中国500强企业中,高达207家已开通,占中国500强企业总量的41%。作为一种新的社交媒体形式,微博的营销群体已不再是传统的商业社会力量,更多的微博营销发生在新兴的利益群体、商业源以及个体都加入到了这个阵营当中。微博已成为这种新兴营销的新的驻扎地。

  注释

  [1][美]保罗?莱文森:《新新媒介》,何道宽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5—136页。

  [2]参见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曹鹏:《微博:无论如何重视都不过分》,《新闻记者》2011年第10期。

  [4]陈迎竹:《微博有大义》,《联合早报》2011年8月17日。

  [5][美]马斯洛:《动机与人格》,许金声译,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51页。马斯洛在书中对“应对”和“表现”做了仔细的分辨:“1.根据定义,应对是有目的、有动机的,而表现则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