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微博不要过于“过硬”

 微博负面     |      2021-10-12 21:43

  那么政府使用微博,又有哪些主要的作用呢?概括起来有如下三点:

  1)政府机构可以通过微博和网友进行互动。政府机构可以发布当地各种民生信息,收集民意,通过微博搭建一个政府和群众有效沟通的平台。在2011年中,全国公安系统对微博的利用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

  2)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可以在互联网上进行舆情收集、汇聚,从而得到有效参考。

  3)微博本身也是政府的一个重要的宣传工具。政府可以比较自主地去发布希望引导的信息,同时借助这些信息的传播,提升政府形象。

  既然微博是政府的一个好工具,那么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如何使用微博呢?首先必须明确这点,微博具有开放、公开化以及庞大的用户群,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进入时必须注意自己的微博言论和内容。在进入微博之前,政府相关微博运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切不可盲从。关于微博内容方面,建议政府机关可以多关注相关机关单位的最新信息和报告,及时解答微博博友的问题,并且多关注当前社会的热门事件。这些内容也能使政府机关的微博更加充实和有内容。在措辞方面,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政府工作人员可以多用幽默诙谐的口吻发表微博,注意微博不要过于“过硬”,要有自己的特点。对于个人,笔者的意见是,微博应该更多关注当今社会热点,结合自己从事的行业,发表一些有独到见解的微博,并且鼓励更多政府人员参与到微博中,发挥集体的作用。

  13.2政府机关使用微博的经典案例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即信息,意指从长远角度看,真正起作用的信息并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介所传播的内容,而是媒介本身。以微博为例,一“转”一“发”是传统读者与“网络麦克风”的“约会”,粉丝成千上万,一句话的传播面堪比大型媒体。正是这种磁吸效应,构建了网络的舆论场和信息场,形成了强大的监督力量。

  但是,由于网络媒介吸附于网络,尤其是微博,其中包含大量碎片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选择哪些碎片,捏成什么形状,取决于网友好恶。如果网友的关注和疑问得不到及时回应,不仅会滋生更多无端猜忌,公众还会以“大家来找茬”的方式为这份猜忌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旦发现蛛丝马迹即动用民间智慧与舆论力量,倒逼事主回应问题。借助网络的放大镜功能,这样的网络舆情极可能向谣言方向发展。而由于政府回应不及时、不诚恳造成的信誉伤害几乎信手拈来。因此,当问题出现时,就需要政府与时间赛跑,第一时间公布消息,消除老百姓顾虑。都说沉默是金,但在网民面前,沉默是最无效的表达方式。网络时代政府回应公众质疑的法则,第一是快,第二还是快。

  就目前的微博发展趋势来看,政府微博的使用会越来越频繁。鉴于微博的开放性和强大,政府有理由对这个平台充满信心。当政府开始重视微博,微博也理当发挥应有的效应。现在介绍几个政府机关使用微博的经典案例。

  首先来看看联合国是如何使用微博的。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性组织,也在新浪微博上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微博,目前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已经拥有了100万位粉丝。2011年5月24日,“联合国新闻部”微博经过华丽转身,终于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联合国”官方微博(参见图13-1)。“联合国”官方微博自从开通以来,每天都会向网友传达联合国最新会议精神、联合国定义的各类特殊纪念日、各国外交政局新闻等,从医疗、教育、文化、环保、扶贫、妇女解放等方面,来传播世界和平、世界文化遗产、人类文明进步的可贵精神。联合国对于世界的关注,以及对于世界的解读,都正好符合了微博博友的需求。关注世界动态,关注世界上弱势群体,可以直接通过联合国的微博进行围观。现在联合国还开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环境署UNEP”等一系列微博。

  图13-1

  最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更是通过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与全球网友进行了对话。通过新浪微博等社交网络,也是联合国的一次全新尝试,这次与亿万网民的交流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参见图13-2)。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就收到了微博博友的十几万个问题,微博博友纷纷向潘基文提出了问题。全新的交流方式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大家纷纷表示与联合国秘书长零距离交流,少了一些隔阂和陌生感。

  图13-2

  说到政府微博,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那就是新浪微博粉丝突破百万的政府机构之一:“平安北京”(参见图13-3)。作为北京市公安局的官方微博,目前在新浪微博拥有超过170万的粉丝。作为一个政府官方机构,“平安北京”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微博与民众之间的衔接。由8个人组成的24小时直播团队,每天晚上还安排有一名民警负责值班,值守“平安北京”微博。每天早晨,微博的值班民警会搜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新闻,在播客和微博上发布警情提示。同时会观察微博上粉丝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