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与网民争夺强势地位

 微博负面     |      2021-11-18 16:45

  (2)领导适于公开的活动信息及图片、领导公开演讲要点。

  (3)省(市或自治区)内建设成果等。

  (4)转载与业务有关的重要信息,如领导参加的相关活动信息、领导接受媒体采访的主题及链接、媒体报道和其他微博内容转载等。

  (5)政策信息与主张。

  (6)适时组织在线 “微访谈”活动。

  相应的数量要有基本的保证,同样建议每天的原创内容在5~15 条。

  6. 发布程序及审核规范

  (1)主动发布。稿源可由负责人员自行组稿,经筛选后报新闻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即可发布;重大敏感事件的发布需经单位一把手审核批示。

  (2)转发。原则上由新闻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发布;重大事项的发布须报请单位一把手同意。

  (3)评论回复。挑选部分典型性评论进行回复。一般性内容由负责人员直接答复;业务问题可在获得相关单位答复后及时答复。

  (4)可添加部分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单位和个人作为关注对象;与关注对象保持互动。

  (5)确认是否在微博首页列出公告栏。在公告栏内简要提供各单位网站名、电话、传真,提出对发表评论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7. 上线日程安排规范

  (1)上线前一星期向微博平台申请开通各成员单位微博账号。

  (2)上线前三天完成微博平台视觉设计、技术开发及测试工作,且需要提供 “当地地标或其他形象元素及当地简称的印章”元素图片,用于制作发布厅页面。

  (3)上线前一天发布厅各成员单位认证完毕。

  (4)上线当日启动发布厅开通仪式,并正式上线与网友见面。

  第30天 开展微博舆情监控

  政务微博在舆情监控方面有比较多的需求,需要掌握一些基础原则、机制与方法步骤。舆情监控不仅要在思想上重视,而且要注意方式方法,否则可能会对政务部门的工作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10.3.1 政务微博舆情应对五大原则

  此处借鉴新浪微博电子版 《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所提到的五大原则。

  1. 态度诚恳,不否认、不推卸

  诚恳并负责任的态度是危机事件处理的关键,甚至决定一切。态度如果诚恳,不否认、不推卸,则可快速赢得网民谅解,热点事件迅速在几天内结束。因为一个诚恳的姿态、一句真心的道歉,其效果将远胜于长篇大论、喋喋不休的解释。

  2. 正视 “围观”,认清民意诉求

  在微博上,党政部门应该做好被网民 “围观”、批评的准备。与其与网民争夺强势地位,不如有意识地将其打造成一个聆听民意、平等对话的舆论平台,既让公众感受到理解和尊重,也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

  3. 改堵为疏,善于因势利导

  一味 “封堵”早已派不上用场,人人手握 “麦克风”,人人都有发言权,能堵住一张嘴,却堵不住上亿网友的嘴。任何压制负面舆论的速度都将比不过信息的扩散速度。只有以更开放的心态和胸怀,在戒 “堵”宜 “疏”的理念指导下,管理但不压制,沟通但不放任,才能更有效地降低负面舆论的影响,同时也利于解疑释惑、化解矛盾。

  4. 公开透明,防范谣言发生

  与其说谣言止于智者,不如说谣言更应止于 “阳光”,止于透明。一旦在事件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各种谣言,就一定要视谣言情况在微博、新闻、论坛、平面、电视、移动终端等全媒体进行快速辟谣。尤其要充分利用微博这一影响力日益强大的公共舆论平台,以权威的信息抵制小道消息,才能掌握与网络谣言竞争的主动权。以尽可能还原真相为目标,以无可置疑的基本事实为底线,将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真正赢得民众的理解与支持,降低辟谣成本,有效掌握网络舆情走向,最终化险为夷。

  5. 迅速回应,主动面对质疑

  对于党政部门来说,一方面,保持积极直面的态度,迅速主动回应,发布权威可靠信息,才有可能凭借 “先入为主”的信息掌握舆论话语主导权;另一方面是要不停地发布,以最快的速度不断澄清和报告事件进展,这样才会影响网络舆论走势;此外,表态并不代表要迅速为事件定性、定论,需抱着谨慎的态度,避免因轻率的言行给公众造成视听上的混乱。

  在回应过程中,有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切忌说谎,哪怕澄清的无数事实中有一点是谎言,也会很快被网民识破,质疑政府公信力,引发更大的舆情;二是首次回应中尽量以公布事实进展和强痢表态为主,切忌对事件迅速定性,尤其是慎用 “暴力抗法”等词汇;三是凡有伤亡事件发生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救人,回应之时应抱有同情心,使用温情的语言,切忌缺少人性化关怀。

  10.3.2 建立健全政务微博舆情应对机制

  此处仍然借鉴新浪微博电子版 《政务微博运营规范手册》所提到的七大机制。

  1. 建立健全新闻发布机制

  政务微博的新闻发布内容分为常态工作发布、热点问题发布、突发事故发布及重大事故发布四大部分。

  新闻的发布形式主要有新闻发布会(又称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吹风会)、发布新闻公报或主动提供消息、主动接受记者采访(包括组织记者随领导人出访)及新闻策划或制造媒介事件发布新闻四种。

  在实践中要发挥三个层次的作用:宏观上,可以利用新闻发布来提升政府形象;中观上,可以利用新闻发布从事危机公关;微观上,可以利用新闻发言人来直接影响媒体报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