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每个人都很积极、都很活跃、都觉得群这

 百度处理     |      2021-11-03 18:57

  绞屎献约旱亩ㄎ焕醋鲈擞? 从2013年下半年一直到2014年,绝大部分运营者关心的也不是社群的运营,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微信粉丝快速增长。

   到了2015年,很多人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的活跃度在下滑,这就意味着自己的很多粉丝不怎么看公众号推送内容了,那么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其实在2014年已经有人注意到这种趋势了,为了避免粉丝流失,微信公众号的运营者开始建立和粉丝的多维连接,慢慢尝试把活跃粉丝导入微信群,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活跃粉丝留下来。在这一背景下,微信群运营就开始慢慢地成为新媒体运营的重点。

   2015年下半年,很多公众号的运营者发现建群的难度不大,也不需要费很多脑筋,无非就是找一些名人来分享,然后把喜欢这些名人的粉丝导入微信群,请这些嘉宾在群里跟大家做在线分享。如果分享的内容大家比较喜欢,就整理成原创微信文章扩散,形成二次传播。

   微信运营者如果每次都邀请不同的嘉宾,用不同的话题把自己微信公众号里的粉丝一个一个加入到不同的微信群,就可以把原来有可能流失的微信粉丝通过微信群再次聚合起来,而且可以在微信群里进行微信公众号内容的二次扩散。

   有的微信公众号搞了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群,有些甚至在每个城市都搞了分群,号称全国上万个分群,好像自己社群的能量很大一样。但是这些社群运营者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很多群慢慢死掉了。

   有的微信群运营者发现,如果每次分享都建新微信群,很多群员加入了多个群,如果在每个微信群都发同样的内容或者活动广告,会让这些粉丝反感;不发微信内容或者广告,那么维护这几百个群的意义何在呢?有的社群运营者在后期精力难以管理大量的群,不得不强制解散。

   所以我们说,很多人只是建了群,并没有建立社群。很多人做社群并不是因为他有意识地在做运营、发展到一个阶段需要做一个社群,更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做新媒体运营时发现活跃度下降了,他不得不转型做群运营,并没有一个长期的整体规划。

   秋叶PPT社群在一开始运营时就深入思考了这些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因为早在2003年QQ群兴盛的时候,秋叶老师就曾经在网络上组织和参加了几百个QQ群,当时我们也是通过QQ群建立网络群,做在线分享,再后来,这些群都慢慢死掉了。在2007年,秋叶老师还曾写过一篇如何管理QQ群的博文分享,来总结这些运营经验。

   所以,在微信群兴旺的时候,秋叶PPT团队是相对冷静的,在激发社群活跃度这件事上始终保持了克制。我们认为,通过群分享包括打赏方式来维持群的活跃度,都有一个效用衰退期。我个人觉得保持一个社群活跃度的最佳方法是建立“产品型社群”,得先有产品,然后把产品卖给潜在用户,然后给付费用户建一个群,利用群和付费用户建立多维连接,做好服务,创造二次购买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社群应该关注的是服务满意度,而不是活跃度。活跃度越高,运营成本越高,我们觉得这种方式难以持续。如果我们能在有限的服务周期内保证社群的活跃度,从而实现社群的服务满意度,也许能更合理地做好社群运营。

   大概在2014年年底,秋叶老师利用另外运营的一个微信公众号“秋夜青语”建立了以大学生为主的三个QQ群,每个群都装了500个人。

   这三个500人QQ群一开始安排秋叶老师分享,慢慢地过渡到从群里面发展小伙伴来分享,然后再让他们自己组织分享,看看能否形成自组织去中心化的模式。

   从秋叶老师组织分享,到秋叶老师小助手组织分享,到群内成员自己找人做分享,这个尝试经过两个月的坚持就夭折了。一开始每个人都很积极、都很活跃、都觉得群这个形式很好,交到了五湖四海跟自己性格不一样的网友,经常听到老师的干货分享,还可以听一下小伙伴的分享,整体感觉好极了。但是一次、两次、三次这种分享以后,很多人就发现一个问题:听了一百场分享,自己还是老样子,如果一个人经常参与这种分享,却发现没有实质性改变,他很快就会对这种分享失去长期坚持的动力,最后群就慢慢变成一个死群。

   这也是现在很多微信群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想把微信运营起来,在运营过程中也努力把人加起来了,也通过各种活动和其他形式让这些人得到了一些干货的分享,甚至手上已经建了几百个群,感觉自己的商业力量已经很大了,但实际上对于如何找到商业变现模式依然不得其门而入。

   如果要保持社群的高活跃度,就必须适当控制社群规模,但群规模太小又很难获得足够的商业回报。这是一对矛盾关系。

   目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通过高收费、高活跃度、小群模式解决这个冲突,但这显然又不是一个可以批量复制的大生意。

  3.4.3如何做一场高质量的在线群分享

   大部分社群保持运营高活跃度的方法其实并不多,最火爆的无非是定期嘉宾主题分享或者做群内主题讨论。

   我们认为群聊分享是个好形式,但是真正能运营好群分享的社群很少,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

   本节我们重点介绍一下群内分享的方法,群内分享主要有干货分享和话题交流两种。

   群分享是提高群活跃度最有效的方式。不管是哪种分享,要组织成功,都不容易。

   我们的经验是,要做一次成功的分享,需要考虑如下九大环节。

   1.提前准备

   干货分享模式要邀约分享者,并请分享者就话题准备素材(特别是对于没有经验的分享者,检查他分享的内容质量是必要的),特别要强调分享者应该分享对大家有启发的内容,而不是借着分享只想做自己的广告。

   话题分享模式要准备话题,并就话题是否会引发大家讨论进行小范围评估,也可以大家提交不同的话题,由话题主持人选择。

   2.反复通知

   如果我们确定是周三晚上9点分享,就应该从周一开始提前在群里多发布几次消息,提醒群员按时参加,否则很多人会因为工作选择了屏蔽消息,错过活动通知。

   如果是话题交流,也得提前发布几遍话题,让大家有足够时间思考。QQ群支持群主群发消息,是非常便利的工具。

   3.强调规则

   每次在群分享前都会有新朋友入群,他们往往不清楚分享规则,在不合适时机插话,影响嘉宾分享,所以在每次分享开场前都需要提示规则。

   如果是QQ群,可以在分享规则时临时禁言,避免规则提示被很快刷掉。

   4.提前暖场

   在正式分享前,应该提前打开群禁言,或者主动在微信群说一些轻松话题,引导大家上线,进入交流氛围,一般一个群上线的人越多,消息滚动越快,会吸引更多人顺便看看。

   5.介绍嘉宾

   如果是干货分享模式,在分享者出场前需要有一个主持人引导一下,介绍一下他的专长或者资历,让大家进入正式倾听状态。

   6.诱导互动

   不管是哪种分享模式,都有可能出现冷场的情况,所以分享者或者话题主持人要提前设置互动诱导点,而且要适当留点耐心等别人敲字,很多人是手机在线,打字不会太快。

   如果发现缺乏互动,需要提前安排的几个人赶紧热场,很多时候需要有人开场带一下,带动一下就容易进入气氛了。

   7.随时控场

   有时候,在分享过程中有人乱发自己的问题,或者提出和主题无关的内容,这个时候得有主持人私聊,引导这些人服从分享秩序。

   如果是QQ群,直接小窗沟通就很方便,但如果是微信群,必须先加好友才能沟通,要麻烦很多。如果直接在聊天群里提醒又会干扰嘉宾发言,所以我们选择QQ群交流也许更合适。

   8.收尾总结

   分享结束后,要引导大家就分享做一个总结,甚至鼓励他们去微博、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分享是互联网社群运营的关键,也是口碑扩散的关键。

   9.提供福利

   在分享结束后,对总结出彩的朋友,对用心参与的朋友,如果有各种小福利赠送,就会更加吸引大家下一次来参与分享。

   群分享的形式是用语音还是图文呢?

   微信流行语音,结果很多人也采取语音分享的模式,那么,到底是语音分享好还是图文分享好,在分享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