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企图利用竞价排名欺诈用户的客户,百度设立了一套反馈机制处理。如果用户发现该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就可以向百度客服人员投诉,百度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查、处理。
百度竞价排名体系的渠道代理商,每年的贡献度远高于竞争对手的渠道代理商,如百度某个销售渠道一年可能销售1000万,而某个竞争对手的一个渠道可能一年只有200万、300万;而百度竞争对手的销售人员数量,差不多是百度的2~3倍。
2006年应该是百度的“商业模式”年,在商业模式的调整方面,百度除了引入了智能起价、智能排名外,后来又在搜索结果的左侧增加了智能匹配。在商业模式上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使百度有了一个更加合理的商业模式,为未来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反击无效点击
再优秀的商业模式也可能产生一些设计者不愿看到的缺陷。
竞价排名模式存在一个漏洞——无效点击。这是竞价排名这类以点击次数计算费用的商业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
无效点击的来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目的的恶意点击,这一般是依靠程序自动实现的;另一种则是用户无意识的点击。这两种点击行为都不应该计算费用。百度的竞价排名推广,在设计的时候,就专门成立了一个团队去研究怎样识别和过滤无效点击。百度会向客户提供点击、收入的实时分析报告,让客户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花费动向及点击来源。如果客户发现自己的点击消费出现了异常,可以随时向百度的客户服务部门反应,百度会立即采取措施核查点击来源,进行善后处理。
在反击无效点击方面,百度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百度竞价排名推广初期,单次点击价格不高,客户对无效点击的关注度不是很高。2004年,百度竞价排名的很多词汇的单次点击价格已经很高了。这时,以耗费竞价排名客户资金的恶意点击行为的破坏作用越发显著。
既然是竞价,不同企业为了竞争在某个关键词中的排位,通常需要根据对手的出价而出价。当竞价激烈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就无法负担了。这时候,恶意点击行为就可能出现——既然我无法与你竞争,既然你愿意出那么高的价钱竞得这个词,那我就来“帮”你点击,不断消耗你的推广预算。因为百度竞价排名账户是预先充值,根据点击量扣费,当余额不足时就会自动从竞价排名系统消失,所以多次恶意点击直至消耗完对手的账户余额,就可以使自己的排名靠前或降低竞价价格。于是,互联网上出现了很多程序和软件,专门模仿网民上网的行为去点击网页。
对于百度来说,这个问题是真正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如果没有办法识别出这些恶意点击行为,“百度可能一夜之间就要倒闭”。
李彦宏一向是个问题驱动型的人。他认为,这个问题只要发生了,就一定是某个地方出了问题,就要找某种标准,某种解决方案。
促进技术成长的方法是问题风暴——有了问题,再找解决方法。问题一旦产生,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这是百度的头等大事,其他任何事情都要为它让路。
百度有一个神秘部门,专门处理恶意点击问题。这些人专门研究所有的点击行为,建立相应的模型,甄别一次点击是正常的还是恶意的,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工程师首先要在短时间内分析清楚恶意点击的来源;其次,检查以前的方法策略为什么不能够识别新产生的无效点击;再次,要进一步识别出新的规律,把它抓取出来,并分析这个规律是怎样把无效点击过滤掉的;最后,要进一步验证新发现的过滤是否会杀伤有效点击。
经过几年的发展,百度积累了很多技术手段,从时间、地域分布、历史的数据等,综合几十个、上百个参数分析,判断一个点击是否有效。百度技术专家在搜索营销客户会议答疑时曾提到,IP地址只是其中的参数之一,除此之外,还要看操作系统的版本号,比如说是Window XP,还是Vista,或是其他;操作系统的生效时间,操作系统具体是某年某月某日安装的;还有浏览器的版本号等。
2005年,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下属的中国计算机软件测评中心,暗中对百度做了一个测评。在没有通知百度的情况下,他们悄悄注册了账号,用专业的技术模拟攻击百度的行为。事实证明,整个过程中没有一次恶意点击不被百度的计费系统所记录,测评中心因此给百度颁发了一个奖项。
当然,即便有先进的甄别系统,百度也不能确保不会发生恶意点击的事情。在李彦宏看来,当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来面对它,就来解决。如果是客户误解的话,我们该解释就要解释,这样公司才能够长久发展”。
他认为,中国的付费搜索市场比起其他国家,不论是价格还是发展阶段,都是很低、很初级的,百度作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最主要的目的是要把这个市场培育起来,而不是在发展早期就把它扼杀掉”。
反击恶意点击、无效点击行为,已经成为百度长期、持久的战斗。
让竞价排名的体验更好
客户提交竞价排名推广词汇的时候,机器自动计算企业提交的关键词与其企业网站的相关性。比如,搜索“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