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兴趣点分布——页面商品点击次数、单品浏览量、下单量、使用购物车的用户数和商品进入购物车的次数。
·订单转化率——浏览–下单的转化率、购物车–下单的转化率。
·支付成功率——成功完成支付的订单数/提交的订单数。
用户运营核心数据
用户运营是一个够宽泛的概念,所以用户运营核心数据是动态的、变化的,运营人员在不同的时期需要关注不同的用户运营的数据情况。必须要说明的是,此处仅提到一些基本的核心数据,不代表所有的用户运营核心数据都在其中。
用户注册数据
注册数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注册用户的规模、增长速度——现在有多少用户,未来何时会有多少用户;
渠道质量——注册渠道有哪些,渠道的注册转化率如何;
注册流程质量——完成注册的用户数、注册流程中用户蹦失节点统计。
注册用户行为跟踪——完成注册后当时用户的行为统计。
用户留存数据
留存数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留存用户的规模,从注册到留存的转化率——已有注册用户中,多少注册用户会留下来,能否提升转化率,让更多的用户留存。
用户登录的时间、频率——留存的用户使用产品的习惯是登录后使用吗?如果是的话,他们都是什么时候登录,几天登录一次?
用户使用网站(产品)服务的时间、时长、频率等——每次用户使用产品,会停留多长时间,使用核心功能还是辅助功能,使用功能的频率是怎样的。
用户活跃数据
活跃数据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活跃用户的规模、增长速度,从注册到活跃的转化率——留下来的用户是活跃的用户,那么活跃的定义是什么,有多少用户符合这个定义,活跃用户的增长速度。
活跃用户的行为统计——活跃用户使用产品的哪些功能,他们每次使用产品的路径是不变的吗?对于新的功能,他们是如何使用的?
用户使用网站(产品)服务的频率、内容、行为——用户对网站(产品)的功能的使用情况,包括频率等;他们对内容的接受情况。
用户付费数据
付费数据很容易理解,大致包括:
付费用户规模、增长速度、注册到付费/活跃到付费的转化率——这决定了产品的盈利能力,收入增长的速度和宽度。
付费金额、频率等——简单来说,用户在此花多少钱,多久花一次钱?
付费用户的日常行为跟踪——了解用户不花钱的时候的一些行为。
用户流失数据
流失数据包含的内容也很容易理解,大致包括:
流失用户的规模、速度——用户流失了多少?每天流失的速度是10个还是10万个?这决定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还能延续多久。
流失用户的日常行为跟踪——他们在流失之前做了什么?
用户流失的原因分析——为什么用户做了这些动作之后就会流失?
流失用户挽回策略和效果分析等——能够挽回这些用户吗?什么样的动作对挽回他们有帮助?这些动作可以长期做吗?
想一想
你目前在运营的产品中有哪些数据是比较重要的呢?为什么?
当运营切入产品
运营与产品谁先谁后,这是一个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最早是没有“运营”与“产品”岗位划分的,大家都被叫作“策划”。后来,开始出现了单独的“产品经理”岗位与“运营专员”岗位的招聘,于是,产品和运营开始拥有各自的发展道路。
那么,运营和产品究竟是什么关系?
有人将他们视为竞争关系,有人将他们视为没有关系,有人将他们视为上下游关系。这些说法都对,也都不对,他们其实就是“很简单又很复杂”的供需关系。
运营需要产品,产品也需要运营。运营需要产品提供场景、工具、环境等;产品需要运营提供用户、内容、活动等。所以,这是一对兄弟,也是一对对手,他们之间会出现优先级的争取、资源的争抢,更会出现双方的协同合作,共同实现目标。
有很多人对此感到困惑,运营应该何时切入产品,产品何时需要运营?
让我们回到运营工作的定义:一切能够帮助产品进行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
所以运营切入产品最好的节点是:产品设计之前。
可能你会有疑问:产品设计之前,意味着还没有产品,运营此时能做什么?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前进是四个轮子协同运转的结果,这四个轮子是:产品、运营、技术、市场。当然,这四个轮子的启动可能有先后关系,但最佳状态一定是同时启动,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由不同的轮子作为主动轮,其他的轮子作为从动轮,互相推动,实现企业的前进。
那么,运营人员在产品设计之前做什么呢?
答案是:根据产品设计的发展目标(含目标用户、目标市场、阶段规划),进行早期的运营工具设计、运营目标分解、运营切入点选择、运营路线图制作、运营策略规划。
运营工具设计
运营工具的设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内容方面的需求整理
· 内容管理后台的需求整理
运营人员需要怎样的后台,是一个简单的编辑器,还是一个能够做复杂操作的专属后台?需求方是运营,产品方要协助实现功能,让运营人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