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2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宣布,阿里巴巴IPO的承销商行使了超额配售权,这使得阿里巴巴本次上市的融资额达到约250.3亿美元,成为全球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IPO。
超额配售选择权制度又称“绿鞋机制”,因美国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1963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率先使用而得名,指承销商在股票上市之日起30天内,可以择机按同一发行价格比预定规模多发15%(一般不超过15%)的股份。
阿里巴巴的IPO承销商执行了购入额外约48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ADS代表了阿里巴巴集团的一股普通股,这些股票会以每股68美元的发行价出售。这4800万股股票中,阿里巴巴集团新发行了2614万股,其余股票则来自雅虎、马云、蔡崇信等献售股东。
“绿鞋机制”可以让阿里巴巴防止破发、起到稳定新股股价的作用,承销商也可以以发行价获得额外的股票收益。这一次阿里巴巴一共发行新股1.23亿股,加上限售股东出售1.97亿股,流通股一共3.2亿股。在阿里巴巴路演过程中,大型公募基金如Fidelity、Blackrock、Wellington、T.Rowe、Putnam、Waddell&Reed等提出的购买意向已经3倍于这个数。
对于中国内地投资者来说,参与阿里巴巴IPO有几种方式:通过在香港设立子公司的内地机构或者香港本地的机构以港币形式购买阿里新股。
开设美股账户购买——但这并不容易,因为美国申购新股的基本条件必须是合格投资人(Accredited Investor),账户总资产值至少要超过百万美元才有资格申购,实际操作中申购IPO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这次阿里巴巴对机构资金都供不应求,留给零售客户的更少。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购买中国国内具有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等机构针对阿里IPO推出的QDII产品。
美股IPO时采用的是国际配售的方式。CNBC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阿里巴巴管理层和承销商在挂牌前夜用9个小时来筛选投资者,选择大的长期资金(Long-Only Fund),或者那些和阿里巴巴打过较长时期交道的机构的资金,而大部分散户的资金则被剔除了,美国多家对冲基金也备受冷落或颗粒无收。
从目前公布的中资机构配售情况来看,主要是中国人寿获配1.5亿美元额度,华夏基金获配2000万美元,华夏基金香港子公司获配160万美元,博时基金获配近500万美元,汇添富获配476万美元,融通基金获配约200万美元,总计不到2亿美元,不到发行总量的1%。其余大部分中资机构都被拒绝。
2015-03-10
昂贵的“约架”
在多头监管体系下,阿里巴巴单挑工商总局,既是心里有底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白皮书的出现可能是个意外,让阿里巴巴在330亿美元市值蒸发之后,还将在美国面临一系列集体诉讼的麻烦事。
阿里巴巴:“最近提起的诉讼中的指控是没有依据的,阿里巴巴准备积极为自己辩护。”
美国罗森律师事务所:“我们不那么着急,已经有百余名投资者联系了我们。”
2015年1月23日,当国家工商总局突然发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时,接纳阿里巴巴(BABA.NYSE)上市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尚在另一个半球的黑夜之中。
无人料到,阿里巴巴和工商总局数个回合的“隔空交战”,就此展开。
4天后的1月27日,淘宝通过官方微博转发了一封以运营小二身份写的信,内容直指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以下简称“网监司”)司长刘红亮:“您违规了,别吹黑哨!”并指出检测报告的样本量过小,科学性存在问题。
1月28日,在工商局和淘宝“口水战”进入白热化的阶段时,网监司祭出大招,在官网发布声称为“不影响阿里系在美国上市前的工作进展”而雪藏半年多的《关于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下简称“白皮书”),直指阿里系平台存在五大问题。
华尔街反应迅速。1月28日、1月29日,阿里巴巴(BABA.NYSE)连续下跌4.36%和8.78%,跌破90美元,仅仅两天就蒸发了近330亿美元,相当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另一个电商平台京东(JD.NASDAQ)的市值。有网友戏称,“阿里两天内跌掉了一个京东”。
更严重的是,阿里巴巴面临的已不仅仅是“假货”问题,而是涉嫌上市前“重大信息隐瞒”的问题。这触及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美国证券市场的底线,可能带来的结果包括:股价下跌,法律诉讼,甚至整个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罗森律师事务所(Rosen Law Firm)是宣称将对阿里巴巴发起集体诉讼的美国6家律所之一,合伙人Laurence Rosen在北京时间2月3日晚上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访问。
Laurence Rosen说:“我们正在调查,和委托人谈话。我们不那么着急,因为要得到必要的、足够的证据。现在有百余名投资者联系了我们,包括来自中国的。”
祸起“白皮书”
在中国,这场被形容为“年度大戏”的冲突,最终以“和解”收场。
1月30日,马云与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进行了沟通。工商总局在官网中称:“监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网络市场监管,公平公正依法履职,依托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监管水平。”
不过在和解之前,网监司在“交锋”中发布的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