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都不会转变创业可能会失败的局面。完成目标才是创业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给公司设定了里程碑目标,那么你的创业团队将比其他团队活的时间更长。如果你没有设定里程碑目标,那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去设定一些目标,否则,你的公司也将很快关掉。创始人在孵化器孵化的时候能够将这一原则内化;但是孵化毕业之后的几年里,很多人都忘了。烧钱率(资金消耗率)高在一些做得不好的创业公司会直接影响创始人的心态,然后导致整个公司像一个失去重心的陀螺一样,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创业公司如何避免这种走出孵化器之后的“无主”状况呢?干好真实的工作。继续专心开发用户喜欢的产品,完成设定的增长目标。可以试着组建一个董事会来让自己做的事情可控制,不能忘记自己在孵化器时的那种紧张感。要持续给投资人、以及任何会看到你们项目的人发送项目进度,希望借助他们监督的力量来避免出错。宁可操太多心,也不能不去操心,更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要学会保护自己的时间。绝对不要在取得成功之前就有一种“我已经赢了”的心理。创业者至少还要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高强度工作。
初创团队股权划分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佟大为出演的王阳说:“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将……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无论与谁合伙创业,创业者们都希望能在一起走得更远,但是合伙创业必须面临的关键性难题之一就是股权划分。
如何分配股权
分配股权是合伙创业的首要问题,不仅事关创始人利益分配和对公司的控制权,更会决定创业能够走多远。这个问题没有科学精准的公式。实践证明,什么样的股权分配都有成功的案例。只要是创业合伙人真心认为公平合理的股权分配方案,就是当时最好的方案。
一、考虑因素
股权比例应当反映合伙人对项目的综合贡献和价值,考虑因素包括:创业idea的来源、经验和资历、领导能力、市场(用户)开拓能力、产品和技术能力、融资能力、时间精力和其他资源的投入等,创始人可以针对创业的领域选择决定性因素和权重,开诚布公、严肃认真地讨论商定,直到各方都真心认为股权分配方案是公平合理的为止。
二、可灵活调整
从法律上讲,出资比例决定股权比例。但实质上,为了保持创业公司的生命力,股权比例应当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或价值大小,所以创始人应当预留股权调整的空间,可以参照上文的考虑因素及权重,定期讨论审查调整股权比例,出资比例和股权比例的对应关系尽可以交给律师去做。
三、坦然面对利益分配
合伙人应当避免中国文化中羞于直面利益分配的习惯,否则利益分配问题在公司“钱”景明朗时,就会成为公司头顶的利剑,所以一定要坦然面对,而且越早越好。当前不完美的决定,总比想象中以后完美的解决方案更靠谱。
股权划分方案
每个团队可能有不同的股权方案。我个人认为下面这个方案最适合初创企业的股权划分:创始股权30%,期权40%,激励股权30%。假设你有三个人开始创业,首先把全部股权的30%先划分了,作为创始股权,留下40%作为期权,给未来不断进来的新人,因为当你融资越来越多的时候股权变得值钱了,后面的期权会越来越难划,所以在没拿钱的时候先划好。设立30%的激励股权,这些还是给初创股东的,这部分股权可以在创业半年后讨论划分,或者融到钱再划分,但必须有一个时间或者一个标准。这时候可以按照大家的贡献大小来重新评估,当然具体的比例可以重新调整。
如何预防和处理中途退出
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尽管创始团队开始都计划一起长期深度合作,但实际上合伙人可能因为主观或客观的各种因素离开团队。这时,退出机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们不想看到的情景是,两个发起人辛苦了五年,终于做出了成绩,而一个当初干了几个月就离开的原发起人,几年后回来说公司一部分股权是属于他的。所以,公司有必要设置一个能落地的股权成熟机制,也就是股权逐步兑现制度。
几种常见的成熟模式
按年度兑现
举个例子,三个人合伙创业,做了一年,一个占股10%的小股东觉得不好玩,走人了。如果他手上还保留10%的股份,等项目做起来了,他又回来要求对应的利益,这对团队里的其他人是不公平的。
这时,我们就可以实行股权成熟制度,事先约定,给股权设定四年的成熟期,也就是预估四年企业能成熟,那就四年之后才全部兑现,每干一年就成熟25%。如果小股东干满一年整才离开了,他可以拿走2.5%(10%×1/4)的股份,剩下的7.5%就要让出来。
剩下的7.5%有几种处理方法。第一种,强制分配给所有合伙人;第二种,以不同的价格按公平的方式给其他团队成员。
按项目进度
对于一些发展节点清晰的项目,也可以按照项目进度来成熟,比如说产品测试、迭代、推出、推广,达到多少的用户数……这种方式对于一些自媒体运营的创业项目比较有用。
按融资进度
融资进度可以印证产品的成熟,这是来自资本市场,即外部的评价,可以实现约定完成融资时每人得多少。
按项目的运营业绩(营收、利润)
因为有些项目离钱比较近,有些人觉得团队能赚钱,那我们就投钱。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业绩进行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