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个人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一旦触动了个人体验,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鲜明的画面感,对产品的认同也就随之而来。
第三种方法,写出想象中的未来“实例”,如马丁·路德·金那句著名的话:
◆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对未来的想象,直接呈现出一个鲜活的“实例”画面,比起“追求平等,消除种族歧视”之类的说法,当然更加感染人心。
无字文案
文案一定要使用文字吗?有时候不着一字,让人从画面中感受故事或情感,效果或许更好。
如一款智能自动吸尘器的广告《机器人之爱》,2分钟的广告,讲述了一个机器人爱上智能吸尘器的故事,呆萌的机器人不断追逐智能吸尘器,吸引它的注意力,不断失败,最后智能吸尘器自动归位充电,机器人终于得以在它身边依偎安坐,故事就在这宁静的一幕情景里落下帷幕。
没有文字,只有画面和情景,在机器人这场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心疼温暖的爱情追逐中,智能吸尘器的卖点全都清晰呈现:智能感应导航,自动归位充电。自然而然,毫不做作。观者既看到了一个暖心呆萌的故事,又获取了产品信息,对品牌产生了情感认同。
把产品放到使用场景里
PC端占主流的时代,互联网产品文案一般这么写:
◆ 看新闻上新浪
◆ 搜索用百度
◆ 买东西去淘宝
◆ 聊天开QQ
◆ ……
仅仅指出产品功能,至于你在什么时候去使用这种功能,文案无须涉及。因为过去,用户都被固定在PC端,使用场景都是一样的。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文案需要这样写:
◆ You’ll never walk alone
◆ 走在路上,若有音乐相伴
◆ 感动与惊喜随之而来
◆ I’ll always be there for you
◆ 出门前自动为你准备好歌曲
◆ 路上一键免流量播放
◆ 离线音乐包
◆ 专为路上音乐打造
◆ 改变你的音乐生活
“在路上一键听音乐”“出门前自动准备”,这都是具体的使用情境。
移动应用的文案,指出“使用情境”很重要:在××情境下,你可以用我们这种服务来完成你所需。因为对用户来说,从PC端解放之后,移动网络的产品使用场景,很可能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文案需要描绘情境,好让用户处于文案所描述的情境中,产生对产品的联想和需求。
卖一件衣服,与其夸赞顾客穿上很漂亮、很有气质,不如向她描述使用场景:周末穿上这件衣服,再搭配一条围巾,约上闺密,在秋天的阳光里逛个街,喝个下午茶,多美。人们会很自然地对这样的场景产生联想,从而对产品也产生拥有的欲望。
不要一味直白地自夸产品有多好,而是要通过“场景”的代入,让消费者自己去意识到产品的好。比如宜家为自己的落地灯写产品文案:
◆ 太阳早已落下,却不愿意将阅读停下,也不愿开大灯,通明的灯火会扰乱我的阅读。只好提来落地灯,以它专注的光亮,带我继续回到书中。很快地,忘却了适才的焦躁,忘却了周边的漆黑一片。只知道阅读的心,逐渐明亮通透。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是不是很想将这盏灯买回家?
有时候,与其描述使用产品的好处,不如直接告诉消费者,你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产品。比如同步云端存储应用Dropbox就专门做了一个情境展示的视频来介绍自己的服务:什么情况下,你会用到Dropbox?观看者频频被击中:没错,就是这个时刻!
让用户处于使用产品之后的“未来场景”之中,才能激发他们的购买欲。
比如泰国进口纯椰子水的文案,并没有详细介绍椰子水有多纯,口感有多鲜美、多天然,而是引入了两个场景:
场景1:去泰国旅游,导游为了讨好游客,请他们喝椰子汁。(潜台词:不少网友都去过泰国,即使没去过,“泰国游”也是耳熟能详。现在,你不在泰国,也能如置身泰国,喝到泰国最正宗的椰子水了。)
场景2:喝的时候就像置身于热带海滩(潜台词:喝着椰汁,夏日风情,美女环绕。)
全都是感官化的场景体验,不用提一句关于椰子的质量和口感,人们自然就产生了鲜活的想象:想象出了这款椰子汁的质感、味道以及使用场景。
“使用场景”是由细节组成的,所以要在文案中大量地描写细节,芝华士的一篇经典文案就是如此:
芝华士:父亲节
因为我已经认识了你一生
因为一辆红色的RUDGE自行车曾经使我成为街上最幸福的男孩因为你允许我在草坪上玩蟋蟀
因为你的支票本在我的支持下总是很忙碌
因为我们的房子里总是充满书和笑声
因为你付出无数个星期六的早晨来看一个小男孩玩橄榄球
因为你坐在桌前工作而我躺在床上睡觉的无数个夜晚
因为你从不谈论鸟类和蜜蜂来使我难堪
因为我知道你的皮夹中有一张褪了色的关于我获得奖学金的剪报
因为你总是让我把鞋跟擦得和鞋尖一样亮
因为你已经38次记住了我的生日,甚至比38次更多
因为我们见面时你依然拥抱我
因为你依然为妈妈买花
因为你有比实际年龄更多的白发,而我知道是谁帮助它们生长出来
因为你是一位了不起的爷爷
因为你让我的妻子感到她是这个家庭的一员
因为我上一次请你吃饭时你还是想去麦当劳
因为在我需要时,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