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还有各种线下的聚会。
好的领导:一个品牌社群必须要有一个好的领导,才可以把群成员聚集在一起,成为一个集体,典型的人物就是乔布斯。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想要建立品牌社群,利用粉丝赚钱,把企业变成一个完整的消费者企业,就必须要把消费者驱动当作目标,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还要不时地引导客户消费,还要让客户参与产品的生产和设计,在提高客户消费的同时让客户帮企业做宣传。
如果看了前面的内容,就应该明白,要建立一个如同苹果或者小米那样的品牌社群,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首先,企业的战略中就要有建立粉丝经济的想法,要利用有关的社会资本、信任、口碑等概念来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重新设定,这是基础工作;其次,就要建立起品牌和客户之间的信任关系,尤其是依托于移动互联沟通方式的信任关系;最后,建立完整的从单独的客户到单独的粉丝再到组建社群的经营模式。
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强化企业的粉丝经济思维角度,战略布局还有对未来的设想。因为企业有可能忽视了信任的实质还是组成品牌社群的元素,还有社交网络的不同种类会有不一样的关系,甚至是信任和买卖之间是互惠互利的,这些都有可能被忽略掉。还有,交流沟通时候的信息、社群的虚拟状态等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
现在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沟通工具来吸引住客户,进而重建客户信任关系,企业就需要从战略的高度上来思考,而不是一上来就思考各种实际的战术。当然,准备工作就是要明白甚至去研究在运用这些工具和客户进行沟通的时候,这些工具各有什么特点和优点,这是企业很好地运用这些工具来制定策略的前提。
在确定了粉丝经济的战略和明白了粉丝经济的优点和特点之后,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经营活动中,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来把想法变为现实。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步:首先就是针对单独的客户,依靠渠道分析,找到客户的切入点,构建信任关系,进行社交宣传和客户服务,实现信息交互;其次就是针对已经有了社群雏形的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利用线上和线下的活动和社交凭证,把整个流程打通;第三步就是有计划地培养粉丝和建立信任关系,构建粉丝网络,建立品牌的仪式等社群必备的要素,最后把社群建起来;第四步就是运营社群,让粉丝在社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增加认同感,利用赠品和口碑进行品牌宣传,和人数更多的社群联盟,最终形成一个依托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虚拟社会。
因为重建信任关系和粉丝经济都是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概念,所以不同行业的企业都要对本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并参考一些成功的案例,来规划企业的未来。同时,企业还必须把微信、易信等沟通工具弄明白,然后再加以利用。
最后,企业还要以重建信任关系和粉丝经济为核心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模式,把思维拓展到相关联的领域,比如社群经济、SocialCRM、自媒体、O2O等,在这些领域中,企业可以得到更多的启示。
小米是一家在2010年才成立的年轻企业,它的首款产品是一年之后发布的。公司成立还不到4年,小米的营业额就已经将近300亿元了,企业的价值评估更是超过了100亿美元。而让人疑惑的是,小米的营销成本几乎为零,只是利用论坛、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来做营销,拉拢了大批的粉丝,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知名品牌”。
在以前的时代里面,都没有出现过粉丝主导的情况。而现在就是粉丝主导的时代,而且由于新媒介的不断产生和发展,更是加剧了粉丝的主导位置和粉丝人群的数量。比如像微博、微信这样的平台,让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更加有发言权,参与度更高,也让整个世界变得更有意思。
第十一章 平台思维:搭建共赢平台,完善行业生态圈
互联网上市场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真刀真枪,而是变成了平台和平台之间的斗争,甚至会演变成以平台为核心的商业网络之间的战争,那么怎么创建平台,运营平台就是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了。
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平台
传统企业的发展的动力如同美国学者钱德勒说的那样,就是追求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何为规模经济,把规模做到最大。何为范围经济,就是什么地方都涉及。按照口号来讲就是做大做强。但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就不是这些了。现在企业发展的动力是平台。海尔的目标就是把一切电器都变为互联网的终端,这些电器串联起来就构成了智能家庭。要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把各方的资源进行整合。那么这个过程最好由平台的方式来进行。海尔以后不再是一个企业,而转变为一个创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也许就会有非常多的小企业,它们每一个都是独立经营的个体,而这一个个的个体与某个组织和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这段话是2013年海尔与阿里巴巴结成战略联盟之后,张瑞敏的感受。在2014年的海尔内部会议上,张瑞敏还提到了“把企业变成平台,彰显用户个性,员工创客化”这样三个理论。
如果单看经营模式的话,平台式企业确实做得很火。像淘宝、百度、京东等等。现在的大企业都在使用平台的经营模式在各个产业扩张。现在的全球500强企业,前100名之中有60家都是平台型企业。
那何为平台呢,其实关于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