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也是德国制造的

 知乎负面     |      2021-12-02 20:26

  3.4.4 企业两化融合建设的具体方法

  1.两化融合的人才建设

  在整个制造业中,信息化人才紧缺。由于人才紧缺,很多公司的两化融合建设只能依赖于厂商。但是,厂商只会从业务需求层面考虑,而不会从公司战略层面考虑,以后的运维和二次开发就要完全受制于他人。优质企业在做整个两化融合建设时,都会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如果有一个固定的团队,也可以完全依靠外部。因为现在整个两化融合,包括智能制造,外部行业的人才是分开的,有很多做设备的,也有很多做系统的。

  企业招不到优质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学生在学校学的大多是理论性知识且针对性差,缺乏实践性。因此,基于这样的现状,人才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建设应走政府+学校+现在社会资源的路线。目前,所有企业里的CIO,甚至制造专家、自动化专家都是最好的老师。他们有着几十年的一线工作经验,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比在学校里学的多得多。企业能提供实习岗位,学生能学到知识,不仅能解决就业问题,而且解决了人才问题,这是三赢的局面。

  如果中小企业没有信息化人才,应该怎样做两化融合建设呢?中小企业可以找一到两家固定的集成商,通过咨询服务机构、政策专家、技术专家、自身的技术主管组成两化融合团队,基本上可以解决企业战略规划、落地实施、项目监督等问题。集成厂商会根据咨询专家给企业做的战略规划,为企业做系统、设备方面的设计。信息主管要熟悉整个公司的业务流程,并联合生产总监进行两化融合建设。如果没有生产总监的参与,以后的落地会很困难。例如很热门的MES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企业的生产部门提出来的,信息部门去找厂商,但最后决定权不在信息部门,所以生产总监不能游离于两化融合建设之外。

  2.两化融合具体要做什么事情

  工业2.0就是在企业确定了工艺标准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自动化建设。工业3.0是在企业管理标准化前提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工业3.X要做的是互联。目前,信息化工作就是补充工业2.0、工业3.0的工作,为工业4.0做准备。3.0企业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数据化。企业在进行数据化之初,必须向员工传达企业决策管理要有数据依靠。另一个就是互联,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对外就是整个供产销消的互联,包括供应商、生产、销售,再加最终的消费者。内部的互联就是人、系统、产线、设备和企业产品的互联。很多企业认为工业4.0就是智慧工厂,但真正的工业4.0应该是在智慧工厂建设数据化、互联网化、高度集成化的情况下再加上人工智能,就是完全智能化的一个工厂。

  真正的工业4.0就是制造业的人体重塑。第一个就是智力。其实,人的智力就相当于所有的信息化能力、学习能力及决策能力。你的体格就是你的自动化,设备智能化。协调就是你所有的互联,设备的互联,内部互联,外部互联。我们整个大脑就是软件定义企业,整个系统一体化。以后公司上层一定会形成一个集成管理系统,这就是两化融合建设的最后一个目标。人体九大系统,就是各个业务部门的系统。还有心脏数据中心,血液数据。大动脉是你的整个数据总线。整个神经就是你的物联网,耳鼻眼是你的触觉,是你所有机构的传感器。

  两化融合建设一定要考虑红色供应链,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现在的两化融合建设,做的是系统跟设备的集成融合。目前国家在大力支持两化融合建设,但是整个两化融合建设完了以后,国内的一些厂商能得到什么样的益处却无从知晓。

  新兴设备战略。德国为什么这么热衷于与我国开展工业4.0合作,因为现在我国很多企业管理系统是SAP公司的产品,设备也是德国制造的,实际上这就是新型的设备侵略战略,我们必须要警惕起来。在实现整个产业链重构时,我国制造业最大的危险将来自德国。而且,目前我国缺乏行业标准,又被德国人占据了制高点。

  高端的软件。目前,我国没有高端的仿真软件,ERP系统几乎都在使用SAP公司的产品。生产设备虽然有,但没有高端的。完整的机器人、高精度的机床,基本上被国外大型公司控制着。

  核心零部件。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如光传感器、力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伺服电机等,目前我们基本没有。在整个传感器行业里,90%的高端产品主要靠进口。

  总之,在企业两化融合建设过程中最好遵循以下建议。

  第一,量力而为,持续创新。虽然国家在提倡两化融合建设,但是一定要按照公司的战略目标去做。一定要以客户为中心,以产品为本去做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要提倡颠覆,而且我们现在根本就没有能力去颠覆。我们现在的企业生存艰难,利润低,因此要做好持续创新。

  第二,逐步融合,有限开放。两化融合建设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只能有限地开放和逐步地融合。

  第三,持之以恒,自主可控。两化融合建设可能需要五年或十年才能完成,需要企业与整个产业链上的厂商共同努力。两化融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