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媒体素养教育

 微博负面     |      2022-02-23 10:44

       大数据时代高校负面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广,主要包括不可抗力突发事件引起的舆论、少数教师德师风低下引起的舆论、高校管理中典型腐败引起的舆论等。

       呈现常规化的趋势。高校舆论呈现常规化趋势,开学和毕业季更容易出现新的舆论。此前,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校园暴力冲突明显减少,更多的学生转向互联网,思想价值多样化的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部分引起了网络舆论。年轻学生处于叛逆时期。如果他们缺乏强烈的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观念,他们更容易发布负面信息。这些信息受到多元化评论的推动,形成裂变式的多向沟通,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关注,导致舆论危机,管理者往往难以掌握舆论沟通的速度和发展方向。

       传播渠道多,难以控制。大学生可以熟练利用微博、视频等平台和渠道传播信息。由于从众心理,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上的情绪释放是非理性的,舆论预警始终滞后,高校舆论传播呈现出碎片化、个性化的微舆论特征。这种完全自发的舆论总和,个人情绪表达意愿强烈,非常片面,观点多样化,使得以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的高校负面舆论更加难以控制。人口密度大的高校情绪和情绪容易群体化、非理性传播,尤其是震撼人心的事件,更容易导致观众反复传播,传播深度和广度难以预测。

       偏离积极合理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人无法冷静下来思考生活,只希望有一些快餐文化和娱乐来刺激已经瘫痪的身心。新闻传播是为了在无限的事实中,结合历史、文化、利益等诸多因素,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社会现实是复杂的,有限的报道很难呈现一个完全真实的社会,新闻报道和事实之间总是有一定的差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本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活力,是原始的、本能的,忽视社会道德和外部行为准则,人们对暴力、隐私等信息的需求,由本我驱动,属于生理需求等低级需求。

       传播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沟通技术导致人与现实的疏远,人们不断被现代媒体奴役和异化,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更加不恰当。网络的快速发展远远超过了当前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大多数网站无法检测到网民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网民的道德人格扭曲,道德信仰危机,道德情感越来越冷漠,道德意志越来越弱,网络伦理建设势在必行。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生产更先进的信息产品,使公共传播活动更加现代,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求。另一方面,它使一些观众通过媒体感受到的世界更加不真实,增加了更多道德失范的可能性。

       缺乏制度规范。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制度实施机制是否健全完善主要取决于制度的违约成本,即因失范或越轨而受到的惩罚和成本。发现和调查失范的概率太小,失范成本低,难以治愈。舆论传播活动各个环节的道德失范不能及时监测或纠正。如果监督制度非常严格,许多失范将被抑制在萌芽阶段,更不用说连锁店的不良影响了。严格的监督机制将对沟通环节的道德失范产生强有力的威慑和预警作用。

       一些大学没有足够的信誉。舆论危机发生后,一些高校仍然躲闪闪、拖延回应、隐瞒真相、封锁信息等。这些方法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叛逆心理,导致舆论的发酵和升级。虽然一些高校深入学校各个角落,每个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教师、部门领导都非常关注舆论,但一些高校实际上并没有有效地掌握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

       被敌对势力利用。不可否认的是,必须保持警惕的是,外国敌对势力以互联网为载体,以各种方式灌输西方意识形态,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建立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管理者必须具备成熟高效的应急处理能力,第一时间把握舆论动态,充分利用所有沟通渠道及时发布可靠信息,澄清真相。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工具抓取、分析和处理大量数据,提取新信息。高校必须建立校园应急处理机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响应政府舆论的通知》(国务院发布〔2016〕61)、《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正式实施和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出台,都要求高校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应急响应制度,做好舆论响应处置工作已成为牢牢掌握思想工作领导权的关键。

       完善系统的防治机制。加强媒体素养教育。高媒体素养的受众不仅可以对大众传播的内容做出合理的选择,同时也可以抵制不道德的大众传播内容,使其尽快消失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在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中,由于国家性质、文化背景、媒体产业政策和媒体发展历史阶段的差异,各国媒体素养教育的特点、任务和方法也有所不同。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断更新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国的媒体素养教育。同时,要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争取舆论应对所需的时间。要引入互联网 的治理思维,提高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完善法律法规,及时引导适合学生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与学生达到思想共鸣,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加强舆论分析,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从线上到线下,从虚拟到现实,从媒体到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一切都要由人来实施,一切都要实施给人。随着大数据新技术的日益成熟,学生的思想政治趋势、个性爱好、各种需求和价值取向可以通过网络舆论数据分析积极把握。负面舆论并不可怕。通过这面镜子,管理者要及时发现舆论的迹象,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高校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化解,提高思想价值引领教育的有效性,使高校学生的观点交流和表达更加理性,充满活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