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时间的连续性

 微博负面     |      2022-01-19 09:10

       政府微博第三节有事的对策和建议

       政府微博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传播日益普及、新媒体兴起的媒体环境下,我们可以看到,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沿着各自的路线迅速向未知领域推进。

       在理论研究方面,政府微博涉足传播理论的发展和超越,与传统大众媒体角色的异同,与其他类型的微博协调形成网络舆论领域,涉及社会舆论、人们观念甚至行为的诸多领域,不仅包括传播内容、话语权、传播方式、传播者与受众互动等新特征,还包括政府微博在行政透明度、公共权力监督、社会动员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在实践中,由于现实的紧迫性,地方政府在加强政府微博管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创造了许多做法,并形成了专业化和集群化的趋势。在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政府微博议程设置和指导网络舆论、媒体联动、提高政府微博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标准化运营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可以预见,未来政府微博的发展和丰富多彩的实践仍将超过一些理论结论。

       本书借鉴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微博有事的对策和建议。

       1.2011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七点建议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其2011年第四季度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中指出,目前中国政府微博总数已超过1.8万条,覆盖中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不含港澳台),留言板、在线访谈、网络发言人等网络官民互动形式不断创新。本季度,党政机关应对突发舆情事件的经验值得称赞。反应速度稳步提高,问责处置加强,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发声的意识和技巧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和部门应对网络危机的能力存在差异。

       人民日报在线舆论监测室于200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最早从事互联网舆论监测和研究的专业机构之一,在舆论监测、分析和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人民日报在线舆论监测室依托其强大的智力资源和网络平台,初步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网络舆论监测理论体系、工作方法、操作流程和应用技术,可用于传统媒体网络版、网站新闻帖子、网络社区/BBS/BBS、微博客、社交网站、网络“意见领袖”个人博客等网络舆情主要载体进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专业的统计和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研究报告等成果。2009年开始,舆情监测室对外发布“地方应对网络舆情能力推荐榜”“网络文化热点排行榜”“央企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企业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与声誉管理研究报告”等定期发布的研究成果,逐步树立了网络舆情研究方面的权威。

       人民日报在线舆论监测办公室于2011年3月发布了《中国党政机关和官员微博发展报告》,对使用微博的党政机关和官员提出了七项建议,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报告指出,由于党政机关和官员微博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特别是当地人,这种我们媒体不仅是信息发布和表达个人情感的场所,而且已成为媒体和公众了解官员心态、性格和执政理念的媒介。政府微博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渗透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方向。不当的信息发布可能会导致公众对政府和官员的信任危机。

       七点建议是:

       首先,诚实地面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互联网填补了现实生活中身份和地位的差异,需要平等的对话。具体建议是不要关闭微博的评论功能,不要轻易删除网民的评论,不要组织员工进行片面的积极评论。

       第二,认真处理网民对实际问题的需求。微博不能取代投诉,不同于实际的政府活动,但政府微博由于其即时、开放的特点,要求官员始终反映政府道德和社会良知,对于网民的利益,不能假装聋哑,也不能过度承诺,而是有限的回应。

       第三,积极面对在线报告。在线报告不仅是公众对政府的善意期望,也是政府微博不同于其他类型微博的独特功能之一,也是网络管理的体现。当然,在当前的行政模式和环境下,政府微博不罗万象,但应该引导网民尝试通过离线渠道进行报告。

       第四,提高与网民的沟通技巧。改变官方话语系统,既不能坚持系统中的话语系统,说别人不理解,不想听,也不能遵循网络话语系统的趋势,需要防止误解,抓住辫子,也需要避免与网民激烈争论,打唾液战。

       第五,在突发事件中用好微博。在遵守公共突发事件信息发布规定的前提下,政务微博是新闻发布会的补充,可以在空间上与网民互动,在时间上保持连续性,建议要“速报事实,慎报原因,再报进展”。

       第六,处理好个人和公职身份的角色定位。政府微博分为政府部门的官方微博和官员的个人微博。两者的定位和运不同,机构微博应实施标准化运营。政府微博应该掌握网民和公职人员的双重身份。

       第七,微博关注、访问和维护。在具体的运营和维护方面,建议政府微博关注要谨慎,因为关注本身也是一种态度,应及时删除广告帖子和非法帖子,这也与其政府微博的身份密切相关。

       虽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七点建议不是针对有事的应对,但也是有事的应对必须面对和遵循专业的有影响力的网络舆情研究机构,其总结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