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企业公关

 微博负面     |      2021-12-26 09:33

  企业提供仓储支持。如果将渠道比作是灌溉系统,批发商就是系统中一个大容量的中转蓄水池。一方面,不断“分流”企业生产的产品,减轻厂家巨大的库存压力;另一方面,不断对下游网络和终端进行“灌溉”,及时满足各方需求。

   情报员功能: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企业决策的依据是什么?信息!最好的信息从哪里来?从市场一线来!如果把营销比作一场战争的话,批发商就是奔走在一线的侦察兵,他能随时将战场前沿动态、状况及时向后方指挥中心——厂家汇报反馈,厂家以此作出相关决策。

   播种机功能:为企业提供网络支持。一个产品要实现销售,需要做两件事情:一件事是将产品最大限度地铺到消费者的面前,就如宝洁培训教材中所言“你有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有最猛烈的广告支持,如果消费者不能在终端见到它的话,还是不能产生销售。”要想将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价铺到终端和消费者面前,如果能借助批发商的网络力量,对市场进行播种和覆盖,则能事半功倍。产品要实现销售要做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想方设法把产品铺到消费者心里,批发商还能发挥宣传队长功能:为企业提供推广支持。作为一个厂家,如果你的品牌没别人响,价格比别人高,品质没别人好,政策没多大优势,资源又不是很多,凭什么让渠道支持你?凭什么让消费者买单?一个普通的产品,要想在市场丛林中拥有立锥之地,甚至扬名立威,离不开批发商的摇旗呐喊和鼎立助阵。

   搬运工功能:为企业提供运输支持。把货从厂家提回来,又及时送给下游网点,大家称之为“搬箱子”游戏。对企业来说,网络可以自己建,信息可以自己搜,市场推广也可自己做,唯独这搬运工的活儿做不了,不是不能做,而是成本实在太高。下游网点要两台货,批发商随便搭点别的货就能送下去,你厂家能送吗?成本多高?不“赔死”才怪!很多批发商抱怨“自己干的是牛马活儿,拿的是搬运工的钱”,殊不知这就是你被厂家看中的USP(独特销售卖点)。所以这箱子不但要搬,更要琢磨如何搬得更有技术含量,节省成本。

   公关主任功能:为企业充当救火队员角色。你来我往的商业竞争中,台面上刀光剑影,私下更是暗流涌动。谁能保证在业务工作中,会一点儿问题不出,一点儿麻烦没有?厂家虽然强势,但很多时候鞭长莫及,别人的地盘自己做不了主。批发商不一样,因为地缘优势,在当地一般都具有较深渊源和背景,厂家搞不定的事情,在他们手里,也许七搞八弄,就能化干戈为玉帛。他们虽是很多麻烦的制造者,但在紧要关头,更是识大体的问题解决者。

   总之,实力决定地位!如果一个批发商有很强资金实力,下游有丰富的网络,能以更低的成本将厂家产品送达终端和消费者,并能为厂家的发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遇上这样的批发商,厂家就是想不跟他合作都难。

   区域市场销量的提升,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挖掘现有网络潜力,这也是我们大部分业务员天天做的事情,勤勤恳恳跑网络,辛辛苦苦做促销,期望有一天把客户培养成参天大树,以后背靠大树好乘凉;还有一种思路,就是通过市场结构的调整,达到优化渠道结构、提升增量的效果,而这其中,批发商选择和调整是重中之重。

   二、批发商调整原因

   (一)公司优化市场结构的需要:如果市场掌握在几个大户和批发商手中,不是重心太高不能实现对市场的深度覆盖,就是大户挟市场以令厂家,厂家非常被动;如果网络和终端全部由厂家自己亲力亲为,运营成本又难以负担。市场只有在动态的调整中才能日趋合理。

   (二)公司维护规则的需要:一般来说,批发商跟公司,就如一条绳上两个蚂蚱,同进同退,共生共荣。但两者毕竟又是不同利益实体,各有所求,各有所需,所以难免有时你拉你的调,我吹我的号,更有甚者,玩猫捉老鼠游戏,不是乱你厂家价格体系,就是窜你的货,厂家出于维护规则之需,有时也只能痛下“屠能刀”!

   (三)批发商的实力已经不能满足厂家发展的步伐:战线铺得太长,资金周转不过来;下游网络在对手糖衣炮弹下不堪一击;大连锁、卖场做不进去,小网点、杂货店又不愿意送货;不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抱残守缺,就是对未来的发展两眼一抹黑。厂家虽然有心扶一把,无奈是个站不起的“阿斗”。

   (四)批发商不能与厂家很好“共振”:很多批发商或“财大气粗”,或雄霸一方拥兵自重。有钱有势,脾气自然就大:你让他回款提货,他开口要政策闭口谈资源,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更不说压根就不把你的品牌当根“葱”。这样的批发商跟厂家的关系就像是两个不同频率的波段,老是产生不了共振。与其巨人脚下跳舞受制于他,还不如直接切换一家来得更为干脆。

   (五)业务员自己原因:销售压力大,现有批发商又要死不活,完不成业绩,在公司没地位、得不到支持不说,连口袋也没几个子儿,怎么办?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死马当做活马医,整一个,换一个;更有甚者,为谋一己见不得阳光之私,在公司领导面前蓄意兴风作浪,指鹿为马,各方综合结果,批发格局自然会有所变化。

   三、批发商调整契机

   批发商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时机把控尤其重要。调整批发商的契机有哪些呢?

   (一)新年度开始时:批发协议大都为一年一签,新年度开始,从法律意义上讲,厂商此时均为自由身,都有自由选择权。相互间可以选择继续合作,也可以分道扬镳。

   (二)新品上市时: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如想调整批发商,不给他上新品,时间一长,产品线老化,竞争力自然削弱。

   (三)销售淡季:虽说连锁、卖场的终端在促销这剂猛药“催情”下,淡旺季已日趋均衡,但在渠道,淡旺季依然很明显。选择这个阶段下刀,能将渠道动荡降至最小,销量损失降至最低。

   (四)公司人员变更时:一是领导层变更,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最先烧的一把火可能就是对渠道和批发商大刀阔斧进行整顿,因为这样能更快出业绩;二是业务变更,道理同上,调换到一个新的市场,提升现有潜力进程太慢,很多时候不如找个大户、换个批发商来得更为直接。

   (五)公司策略发生变化时:以前可能靠大户,现在要求深度分销、精耕细作;以前可能直插终端,现在又重回区域批发模式,在公司策略调来换去的过程中,也会带来批发格局调整契机。

   (六)客户转向或者倒闭:以前可能做家电,现在改了经营茶楼;先前主推你的品牌,现在发现做另外一个牌子挣得更多;碰上这些情形业务员比较被动,形势所逼,也只能重新换人。

   四、选择合适批发商

   有业务员抱怨:拯救一个做烂的市场比新开发十个市场都难,就充分说明选择一个合适的批发商有多么重要。批发商选择,没有最好的,只要合适的。

   有什么样的批发商,就有什么样的区域市场。如何在区域“马群”中找到最好的“马”?笔者用“六点力”模式来寻找答案。

   (一)生态力:指批发商在当地是否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如在当地是否有较高商业地位?和工商、税务甚至城管是否有密切往来?在同业中是否有较好口碑、属金字招牌?和下游网络、市内终端是否有良好客情?大家是否乐意与之有业务往来?

   (二)管理力:批发商是否具备相当管理能力?对当地市场人口、渠道等基础资料是否熟悉?对自身经营各项业绩、回报率是否有明确要求?有没有相关财务、物流管理制度,做到账目清楚,物款不流失?有没有相关人力制度,人员分工明确,薪资考评到位,从而系统纪律性强、效率高?办公场所是否整洁井然有序?

   (三)经营力:对自身发展是否有清晰定位?对所属网络、品牌结构优劣势是否熟悉?店内产品陈列得是否整齐和整洁?产品宣传资料展示是否丰富?能否对单位时间内的进店人数、节假日客流量和客流向进行准确测算?是否有较快市场反应速度,及时策划、促销打压对手?

   (四)发展力:是否急于发展能积极主动学习?是否主动进行物流、促销、广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