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一时极尽“繁荣昌盛”之势

 微博负面     |      2021-11-26 16:47

  · 不清楚

  2.警告用语

  · 绝对不可能,怎么可能会是这样子!

  · 根本不可能,……

  · 您一定搞错了,这种玩笑是你开的?!

  · 开什么玩笑,你要对你的言行负责任!

  ·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3.嘲讽用语

  · 你没发烧吧?!

  · 哪里冒出来你这么愚蠢的想法!

  · 您没事的话洗洗早点睡吧……

  4.不确认用语

  · 或许

  · 可能

  · 大概

  · 好像

  5.工作用语或学术专业用语等

  第五部分 企业微博的激励管理

  ● 企业微博激励管理的误区

  ● 员工激励机制

  ● 企业微博事故等级界定

  ● 企业微博的惩处机制

  第12章 企业微博的激励管理

  企业官方微博,已经深处于社会责任体系之中,成为一个企业社会公众形象的窗口,关乎企业每一个人的现实利益、荣辱和未来的综合信用。但是,企业官方微博并非企业某一位领导、某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事。因此,企业官方微博从形式到内容、从内涵到文化,离不开一个健全而良好的激励体系来保障它的安全、创新和创造,并不断焕发出更具人性化的传播力。

  12.1 企业微博激励管理的误区

  微博已为不少驾驭她的优秀企业带去了无限的商机和美誉,也为个别企业的信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阴影。微博的魅力使得大多数企业领导人喜忧参半,从而使得他们在企业微博的激励管理面前陷入了许多误区,这些误区无论体现在微博活动的推广上,还是对微博编辑部运营管理的绩效考核上,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本手册就将引导解决一些企业领导人在微博激励方面常见的误区。

  12.1.1 盲目追求粉丝数

  粉丝作为一种追随者的形象,是影响企业官方微博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实中,许多企业官方微博误以为“粉丝”决定了传播力,而以粉丝的数量及其增长率作为衡量指标,甚至不惜诚信为代价“购买”粉丝,以追求单纯数字上的虚荣与快感。这是微博激励管理中的首要误区。

  决定微博传播力的核心因素是“粉丝值”,而并非是“粉丝数”。“粉丝数”不代表核心传播力,而“粉丝值”则决定着传播力。

  “粉丝值”=“粉丝和”÷“粉丝数”

  “粉丝数”是指企业微博上“被他人订阅/关注”的总数

  “粉丝和”是指企业微博上的各个“粉丝的粉丝”的数量总和

  关于微博传播力,微博江湖上盛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如果你有100个粉丝,你的微博就是一个“公告栏”;有1 000个粉丝,你的微博就是一份“内刊”;有10 000个粉丝,你的微博就是一本“杂志”;有100 000个粉丝,你的微博就是一家“报纸”。这种说法只是从数字的表象来解读微博传播力,它的成立有一个重要前提,那就是:粉丝真实、有效。因此,企业微博应当关注粉丝的质量,而不只是数量。所谓质量即“有效粉丝”“活跃粉丝”,真正与你在真实互动和共鸣的粉丝。否则,“僵尸粉”不仅仅对微博传播力毫无助益,更深远和潜在地影响和伤害着企业的形象和信用体系。

  12.1.2 盲目追求微博数

  这就是“盲目追求规模泡沫”,即企业在微博发布时所追逐的不恰当的内容规模,也就是微博数量。

  无论是企业官方微博,还是企业领导人、专家官方微博,盲目追求微博发布数量,哗众取宠,永远是不可取的。传播力基于微博内容,而微博内容基于其内涵与微博主身份的匹配。不少的企业官方微博、领导人官方微博为吸引公众的关注与共鸣,大量原创发布或转发一些能够吸引公众眼球、但却与本企业经营领域毫无关联的娱乐、八卦资讯,尤其是一些微博运营管理的职业化、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尚有待提高的微博管理者和微博编辑,在企业官方微博的定位与内容趋向上,存在较大的方向性问题。

  对于这种误区,企业微博编辑部和管理者应当建立这样一种选稿、发稿的预审标准:一篇微博,如果从一开始即可以预见该微博未来的公众影响力不足、被转发和传播的里程行而不远,那么便不如不发。

  企业微博需要自己的“个性”定位,基于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特质、基于企业自身的文化品牌区隔,围绕这两个核心原则来建构自己鲜活、生动、独特的“微博个性”。试想,如果企业官方微博每天有相当比重的微博帖子是复制来的、枯燥的、没有营养的,那么这个官方微博注定是言之无物的、失败的。

  12.1.3 盲目追求转发量

  转发量是衡量微博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这一指标在现实中也常被误读、误解和误导。转发取决于微博的内容,而内容更决定了企业官方微博的严谨性和价值。这种误区有两种类型:

  1.舍利不讨好的企业微博转发营销

  现实中,不少的企业开始利用微博进行商业活动的营销,并以所谓的“关注+@N多人+有奖转发”作为诱饵,表面上一时极尽“繁荣昌盛”之势,但活动结束、奖励完毕后,真正有独立思维的粉丝都会取消关注而离开,而被无缘无故大量@到的公众更是怒不可遏而抗议。

  这是一个上升不到逻辑层面的朴素道理:趋利心理是正常的,不被骚扰是一种最基本的自我保护。因此,这种转发并不是真实有效的情感互动、思想互动,而只是短暂的利益互动。更重要的是,领礼物的人中大多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