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用户也都不会感到‘阿拉丁’的存在。”
李一男这样形容“阿拉丁”:“就像航班时刻表、列车时刻表,现在还没有一个便捷的展现,有了阿拉丁之后,这些数据都能够得到融合性的展示。”
李一男所说的这种全新的用户体验,其实就是变相地整合信息,通过对信息快速检索,用最精准的方式将搜索目标展示给用户,让用户体验到在一个搜索框下,同时得到多个需求的搜索结果的非凡感受。这也正是百度下一代搜索引擎所要实现的研发目标。
比如,用户搜索美食,搜索结果中会出现视频、图片、关于“美食”的百科知识等,包括美食关键词的全部网页。
不过,这个设计也存在一个巨大问题:搜索引擎的单一检索,便需处理海量的信息,而下一代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搜索需求,将会使信息量在原基础上成倍增加。如此庞大的信息量,该如何去处理呢?
百度当时每天的搜索请求数以亿计,且还要满足不同需求、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分析,想把这些千头万绪的相关信息总结成精准的搜索结果,就必须通过服务器并行计算来完成,这种复杂的计算方式,就是“云计算”。百度便是凭靠这种计算来解决信息量问题的。
百度付诸巨资在“阿拉丁平台”上,一方面是重视这个项目,另一方面,即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阿拉丁计划”,将会在硬件设备及维护人员数量上有极大的要求,那么,“阿拉丁”的商业计划是何种形式?收益体现在哪儿?这不仅是外界向百度发出的疑问,也是百度员工向李彦宏和李一男发出的疑问。
对此,李一男率先做出回应:“‘阿拉丁’是一个开放的搜索引擎平台,它是百度的,更是面向所有人的。我们希望未来的搜索引擎,能像阿拉丁神灯那样,在瞬间满足用户所有的搜索需求。百度希望通过对‘阿拉丁’平台的构筑,超越现有web内容的限制,对包括‘暗网’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融合、处理,确保为用户提供零成本、无障碍、无时差的精准搜索结果。”
而对于商业模式的疑问,李一男则表示:“这个我们目前还没有想。”是啊,问题总得一个个解决,能将百度一贯主张的“用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带领搜索引擎技术的发展”践行下去,已是极为不易的了。
2009年,百度推出了“阿拉丁平台”测试版,该平台是一个基于网页搜索的通用开放平台,其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将平台接口开放给拥有特殊数据信息的拥有者,如站长、互联网应用开发者,他们拥有将结构化的数据提交到百度搜索引擎中的权利,在快速获得流量的同时,实现了更多有价值的应用,同时亦能搜索到更多的安网信息,给用户创造了更加便捷的搜索体验。
自从“阿拉丁平台”上线以来,投入资金已累积10亿之多,但其仍不能一夜爆红,成为用户心中的宠儿,李一男则坚信,在不远的未来,用户一定会慢慢感受到“阿拉丁”所带来的神奇影响力。
是时,在“阿拉丁平台”上线的应用包括:天气、机票、换算等数百种,且在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加入其中。
从每天数十亿次的搜索请求数量上来看,“阿拉丁平台”已经初见成效,通过关键词检索得到的结果页内容,要比其他品牌的搜索引擎丰富太多,而且在“阿拉丁平台”平台上,百度的多方面、多领域、多频道的信息融合方式,也日益成为新一代搜索引擎的标准。
百度知道、百科等原本应出现在“暗网”中的信息,也开始逐渐被纳入检索数据库。百度的“阿拉丁平台”,将会颠覆传统搜索引擎产业,百度不仅可以用此技术继续坐稳搜索引擎霸主的宝座,领跑整个搜索引擎行业,同时也将对搜索引擎产业和未来的网络市场新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树大招风,百度的“阿拉丁计划”逐渐崭露头角之际,外界对这一计划的质疑声随之响起。很多人觉得,为什么百度会选在“这一时期”推出“阿拉丁计划”?那么,“这一时期”是为何意?
在“阿拉丁计划”推出之前,百度的竞价排名广告投放模式的负面新闻一直不断。央视的一档栏目曾连续两天报道了关于竞价排名的积弊,揭发了多家网站利用竞价排名推广虚假信息的内幕。央视的曝光,让百度股价狂跌不止,一时之间,李彦宏也是无力招架。故而外界才猜测,李彦宏闹出这样一桩事情,是为了扭转人们的视线,暗中为百度正名。
当时在百度,有两个人气具有新闻价值的公众形象,一个是CEO李彦宏,一个是CTO李一男。此阶段,李彦宏正不停地约见媒体,并参加各类访谈节目,更多地是为了通过媒体向观众呈现自己。
而李一男,自离开华为之后,一直被任正非视为“叛逃者”,因此两人“唧唧喔喔”的吵闹声,加之他技术天才的称呼以及传奇经历,便轻而易举地成了新闻媒体的焦点。
据业内人士透露,整个“事件”虽然完美,但仍漏洞百出。李一男到百度已有一个多月,而百度这一计划的操作工期已进行了一年之久。也就是说,该计划取得的结果与他毫无关系。加之他跨领域、跨行业,当时仅处于熟悉业务的阶段,当然不可能瞬间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
基于此,很多人说,李一男在这次人为的传播中扮演了“傀儡”的角色,之所以被李彦宏选择,是因为他具有新闻价值。
仁者见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