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一次革命,“阿拉丁计划”将是百度的二次革命。
这次技术革命的领军人物,正是和李彦宏一起出席揭牌仪式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李一男。这位过去主要是在非互联网行业的IT企业做事的百度首席技术官,对互联网行业显然已经理解得相当深刻,他说:“互联网是服务提供商,用户每天看可能感受不到变化,但是三个月之后看就会非常不一样。2009年‘阿拉丁’业务陆续推出后,绝大多数用户也不会感到‘阿拉丁’的存在。”
李一男所描述的这种搜索体验,实质上就是整合信息,把检索到的信息以最快速、最精准的方式展现给搜索用户,让用户在同一个搜索框架下,实现多元化的搜索需求。这正是下一代搜索引擎所要实现的目标。
但如何实现对庞大信息量的处理?应对每天数十亿次的搜索请求,要同时满足各个领域不同类型的数据分析,要把杂乱无章的信息整理为精准的搜索结果……这一切,就必须有服务器群的并行计算,也就是“云计算”。
无疑,涉及复杂云计划的“阿拉丁计划”将会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那么它的商业模式又在哪里呢?回报会很快实现吗?对此,李一男回应说:“自己现在想的是如何无障碍地精准地把信息传递给用户,希望未来百度的中文搜索技术能像阿拉丁神灯一样,瞬间满足用户的信息检索需求。对于商业模式,我们现在还没有想。”
说这番话时,李一男身上透露的气质,正是百度一贯“由领先的搜索技术引领发展”的专注和自信。
第十一章
调整商业模式
在外人看来,百度9年来的发展很顺利,但是百度并非没有走过弯路。李彦宏等百度创始人和经营管理者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进的。创立初期,找不到明确方向的百度处于盲目探索阶段,不知道最光明的那条路在哪里,只有左冲右突,希望杀出一条血路;上市后,有了一定的资本实力,百度人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扩张的冲动,在新业务的尝试上开始大胆起来。另外,作为一个规模日益庞大起来的公司,百度的确也有开拓新的赢利点的内在需求。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百度在财经、视频等门户网站领域进行了尝试,但最终发现这些商业模式与百度的核心竞争力存在一定的偏差。于是,百度及时进行了修正。
未来,我们或许还可以看到百度在一些领域里勇敢地自我否定。
百度就是在这样不断尝试、不断犯错、不断修正的过程中成长起来。
裁撤企业软件部
早期,百度除了竞价排名的业务做得得心应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领域,那就是企业级搜索软件(简称ES)。
百度成立几个月后,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崩盘,大批网站倒闭,单纯依靠为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技术获取收益的百度不得不尝试新的商业模式。
作为搜索行业的领先者,百度很早就看到了企业级搜索软件蕴涵的价值。2001年9月,百度面向企业级用户的搜索技术部正式成立,这就是后来的ES部。ES部面对的是政府机构和传统行业里的企业。为此,百度构建起了一头搭在互联网经济,一头落在IT产业的双矩阵收入结构。当时,百度的这款产品叫“网事通”。
一开始,网事通的定位不太明确,基本上用搜索技术能做什么就做个东西出来,如数据库加锁、企业网站搜索,这导致百度先进的搜索技术体现不出应有的优势,反而陷入了与同类产品进行价格竞争的怪圈。因此,虽然此时百度的网事通业务还在成长,但缺乏后劲,更体现不出百度的搜索技术优势。朱洪波到百度后,把网事通重新定位,试图以百度最好的技术满足企业、机构的深层次需求。
搜索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包括门户网站的信息都是相对少的,而且价值也比较高,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当进入信息爆炸时代,有企业的网站、学校的网站、政府的网站,还有各种各样的论坛、个人博客,网络上的资源庞大而臃肿,想要获取合适的信息变得困难起来,这就产生了搜索需求。
企业搜索的客户可以是一个公司、组织,也可以是一类群体,甚至可以是政府。它们对信息的需求不仅仅停留在寻找的层面,其所寻找到的信息可能有内部的信息,包括企业购买的数据库、资讯报告、行业网站;还有外部的信息,包括企业管理的信息、文件服务器的信息、个人电脑上的信息、人际网络的信息、以往的工作总结,等等。企业搜索客户需要把所有信息串联起来,进行有效整合。当时,国内外很多公司都在从事这一方面的开发和研究,其中不乏Google、IBM、OTC、FAS等一流厂商,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
2002年7月,百度推出了业界第一款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也是在搜索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和一般的搜索不同,它不是输入信息后简单地输出结果,而是在内部有一个信息化处理过程,对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归纳,过滤垃圾信息,最后提供给客户的是和其需求最匹配的信息源。
在百度发展初期,ES部门为百度提供了一个简单可行的收益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使百度渡过了创业初期的难关。
百度正式推出www.baidu.com,开始开展竞价排名业务后,曾计划把ES部门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事业部,把这个业务做大。百度进入了竞价排名与竞争情报系统同时发展的“两条腿走路”时期。
竞价排名和竞争情报系统可以看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