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公关圈有一个非常怪异的现象,那就是在面对竞争环境时,公关们往往选择的最直接手段就是诋毁对手。无论是小公司还是大公司,无论是师出同门还是丛林肉搏,抓对方的小辫子看对方出丑,总是这些半吊子公关们最喜闻乐见的事情。看一看互联网上大大小小小的口水战吧,看一看那些打着用户的大旗你来我往的爆料和抹黑吧,国内的公关似乎已经习惯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公关方式,随手就可以扔个白眼过来,撂下一句“不服跑个分?”
俗话说,楼能盖多高,全看地基牢不牢。作为你杀入公关圈的第一场练手型公关战,它将会对你今后对于公关战的理解产生深远的影响。
你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公关战最主要的目标并不是证明对手比你菜,而是向公众证明谁才能代表公众利益。
如果我们放眼整个商业竞争环境,公众其实是一个颇为功利的群体。他们爱看热闹,爱起哄,爱跟风。他们在舆论层面的行为模式让很多公关都觉得揭对方的老底、爆对手的猛料,可以吸引大量公众眼球。然而公关不是媒体,吸引眼球并不是公关的目的,公关的真正目的在于建立公众信任。同行业间的相互倾轧和指责不仅无法建立公众信任,反而会使全行业的声誉受到损害。
第二,深刻地领会“以牙还牙”的意义。
数学家告诉我们,在所有关系策略的选择上,以牙还牙永远都是最优策略。一旦你开始动用攻击手段,那么你先要想明白自己的屁股是不是擦得很干净。对于还处于创业初期的小公司来说,发动传播层公关战需要消耗的资源和将会产生的后果是很难想象的。一旦开战,那么这场仗就会一直打下去,大家谁也别想好过。
第三,要在开战之前默念三声“对事不对人”。
所有公关战的目的,都是为了抢夺“代表公众利益”的制高点。一旦你将公关战的重点落到某一个特定的人身上,那么在公众看来,利益的核心点就已经不在自己身上而是转移到企业间的私人恩怨上去了。即便很多时候竞争对手选择的公关主体是创始人,但是针对创始人本人的打击效果一般情况下是很难影响到公司品牌层面的。
这里,我们可以用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为例。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传奇人物,围绕周鸿祎身上的话题从来都没有少过。同样,针对周鸿祎本人的负面话题,也自然而然会给奇虎公司带来些许影响。但事实上,奇虎360依然可以算作一家成功的公司,因为它的品牌和口碑更多的是建立在产品和用户体验上的。
当然,这里面也会有一些例外。如果你运营的是一家演艺经纪公司,而你的主要产品是旗下的艺人,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公关战的焦点也往往会集中到艺人身上。又或者对手公司在产品层面基本没有价值,而主要的公关目的就是包装创始人本身,那么我们也可以把这种公司划作“艺人”行列。比如火爆一时的“马佳佳”。
尽管会有特殊情况,但是从公关目的来说,公关战的最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对于演艺公司来说,通过公关手段打击竞争对手,并不能提高自身的品牌价值。这一方面是因为“艺人”的可替代性非常高,竞争环境非常复杂。另一方面,考虑到对方公关的应对策略,很难保证不会出现以牙还牙的反击,从而导致“贵圈真乱”的结果。而对于以包装创始人为目的的商业公司,其品牌并没有为公众带来实际价值,所以对方也就无从代表公众利益,发动公关战的意义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