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采取了相关的共享行动。
病毒流行的机制存在网络效应。例如,在Facebook上有一个Causes应用程序非常受欢迎。这是一个让用户推广他们最喜欢的慈善机构,动员他们的朋友捐款的程序,类似于一个游戏:让25个捐赠者完成捐赠,每个人也说服另外25个人捐赠,通过制定游戏规则可以让捐赠者和捐赠呈现指数级增长。当我们利用早期用户,引发另一轮病毒效应时,越来越多的人会参与其中。
美国David Skok给出病毒流行的公式(见下式)和类型K表示病毒系数,ct表示传播周期。
病毒系数(Virality Coefficient)描述了产品在人群中传播引起链反应的系数。当病毒系数>1时,真正的病毒传播开始,企业的用户数量将呈现指数级增长。病毒系数是传播能力。如果每个用户或观众都能继续下去,每个人都会影响超过1个人(开发),那么病毒的游戏规则就可以传播下去。开玩笑说,病毒机制的原理通常被比作干柴火。如果火遇到点燃的湿柴,那么星星的火就会直接熄灭。如果火遇到一小部分干柴,它会慢慢燃烧,几根木柴被湿柴包围,火的发展非常明显。病毒系数越大,就越有机会被引爆。
为了解释病毒系数和用户裂变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模型。当病毒系数分别为0时.6、0.9、1.2.3用户开发速度。可以直观地看到,只需要9个周期。由于病毒系数的不同,最终的结果将大不相同,如下表所示。
在四种不同病毒系数的影响下,用户增长
假设10名新用户在表格的早期阶段加入了这个周期,而表中的时间表明网络成员邀请新用户加入所需的周期。这个周期将根据不同的产品线而有所不同。从病毒机制的角度来看,我们显然希望这个周期越短,就越好,并能尽快产生爆炸效果。当10名新用户加入4种不同的病毒系数机制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裂变,其中最明显的是病毒系数为3的病毒扩散,网络效应越发展,效果越明显,这就是用户积累的力量。新互联网产品的爆炸是尝试建立这种病毒机制。如果你不能很好地掌握它,虽然病毒机制有一定的增长,但它将逐渐稳定或暂停增长。
除病毒系数外,许多人往往忽视另一个重要因素:传播周期(The cycle time),也就是说,用户完成病毒传播的时间。当病毒系数为2时,如果用户的病毒传播周期为1天和2天,传播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我们应该始终关注用户增长的模型。一旦发现数据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就需要采取措施。我们可以关注新开发的功能是否影响用户的病毒系数,以及如何优化病毒系数。
从病毒传播系数来看SARS流行
2003年2月底,SARS病毒从香港登上飞机,开始多伦多之旅,就像David Quammen在其《Spillover》(中文版《致命接触:全球大型传染病探索之旅》)书中描述的一位78岁的加拿大妇女携带病毒进入加拿大。一周后,她的儿子去世了。很快,数百名多伦多市民被感染,其中31人死亡。在多伦多感染的患者中,有一名46岁的菲律宾妇女在医院当护士。因为她飞回家,病毒开始在菲律宾传播。
追溯相关的新闻报道,我们发现了一条病毒在人群中扩散的清晰路径:广东周先生(为了保护权利,此处隐去其真实姓名,以下同)被称为SARS第一个超级传播者。超级传播者是指直接感染的患者比普通患者多得多SARS感染者。周先生于2003年1月30日在广州的一家医院就诊。他只在医院住了两天,感染了30多名医务工作者。在转移过程中,两名医生、两名护士和一名救护车司机被感染。插管治疗中的粘液和呕吐物是医生被感染的主要途径。插管过程中的粘液溅到地板、医疗设备、医务人员的脸上或白大褂上。医生知道这种粘液传染性很强,通常会尽快清洗干净,但当特别危重的患者发作时,软管没有完全插入气管,粘液和血液喷出,他们无法离开治疗现场清洗。
在第二家医院,周先生感染了23名医生护士、18名病人及其家属。
64岁的刘教授,周先生第一家医院的内科教授,去中国香港住酒店911房间,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了。911间房间位于走廊中间,面向电梯。上面提到的来自加拿大的78岁8岁的加拿大妇女住在904间房间里,离刘教授只有几步之遥。也许他们曾经经过过电梯或走廊,但她被感染了,病毒潜伏在她身上,开始了全球之旅。
同样,一名来自新加坡的年轻女孩(在香港购物)也住在酒店的938个房间里,不幸被感染了。回到新加坡后,她感到不舒服,去了医院。因此,病毒开始在新加坡传播,甚至有许多病毒之王被她感染,其中一名在住院期间感染了27人。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于2003年3月15日从香港飞往北京CA112航班上有120名乘客,其中一名男子发烧,咳嗽严重。后来经检查确认感染了SARA病毒。三个小时后,当飞机抵达北京时,22名乘客和两名机组人员被该男子感染SARS病毒。这些乘客又将SARS病毒传播到北京70家医院,先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