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离开华为的经过,李一男明显不愿意再提及。他只是多次重复这句话:“我是一个经历过坎坷的人。”言语间有点沧桑,但豪情仍旧,只是多了几分稳重与内敛。
他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时候说:“在IT领域里,通讯与互联网之间其实是关联最紧密的两个行业,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许多通讯运营商都有涉足。但是,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互联网发展了十多年,技术日新月异,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知识管理、知识检索体系和运营规律。实事求是地说,在我以前的工作经历中并没有深入接触过这些基础的理论,这是目前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
他又说:“今天,无论在互联网也好,在其他行业也好,当一个创新的思想出来之后,更多的是依靠大规模协同开发。这几天的工作让我感受到百度技术团队开放、坦诚而平等的氛围,所以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这是一个能相互启发智慧的平台,我希望能尽快取长补短。”
李一男到位后,百度的技术管理团队成形了:根据百度内部安排,首席科学家威廉·张、产品副总裁俞军、高级技术总监郭眈、高级技术总监崔珊珊向李一男汇报工作,而李一男则直接向李彦宏汇报。
李彦宏显然对李一男非常欣赏,并寄予了厚望。他在给员工的邮件中说:“李一男是中国自主创新科学技术领域的顶尖专家,在全球领先的技术公司拥有杰出的管理经验……李一男有着丰富的大规模技术团队管理经验,他不仅是一位电信基础设施领域的顶级专家,对互联网领域的产品和技术趋势也有着很好的领悟力和深刻的洞见。我相信,李一男的加盟,必将带领百度的产品技术团队攀上新的高峰。”
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李一男说:“我觉得对于一个技术团队而言,首先要做到团队的建立不能抹杀个人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想法有时能改变整个行业的进程,从量变到质变看似一小步,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所以,我们不能为了发挥团队的力量,而要求每个人都穿一样的衣服,都灰色化,我们需要不断地有亮点闪现,不断地有绚丽的明星出现,他们需要有一个土壤和环境。”
但是,他同时强调:“任何一个人想要发挥创造力,必须要学习在这个团队中与团队成员有效地协作。企业研发与学校科研工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我们不是靠某个人而是靠团队协作。”在李一男看来,研发团队比足球队有优势的地方在于,研发团队的成员数量可以灵活掌握,一个项目研发团队可以是300人,也可以是3个人,根据需要组织就可以了。
李一男承认,有些人可能并不是特别适合团队协作,为此“我们可以成立一些创新性研究小组,给这些人一块土壤,避免强烈摩擦”。
另一方面,李一男也看到,许多时候好的创新出现时,就像天上的流星转瞬即逝,企业却没有能力去实现它。所以,需要给这个团队一个有效的目标,需要一个高效的组织运作,“才能将这些灿烂的思想转化为提供给广大用户的价值,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商业价值”。
李一男此前创办的港湾网络把自己定位于年轻、有活力、有抱负、有冲劲的快速增长的创业型公司,这个定位与百度的文化和气质很相似。从这个角度看,他应该很容易适应百度公司。
“阿拉丁计划”
2008年12月17日,李彦宏和首次以“百度CTO”身份亮相的李一男一起出现在上海,出席百度上海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在揭牌仪式上,李彦宏借机郑重地向外界透露了“暗网”和百度酝酿已久的解决方案“阿拉丁”平台。已经占据中国搜索引擎市场70%以上份额的百度,正高调瞄准下一代搜索技术。
对于什么是“暗网”,李彦宏用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百度搜索引擎比做一个探照灯,在无边无际的信息宇宙中扫射,那么那些探照灯扫射不到的区域,都是我们定义的所谓‘暗网’。而‘暗网’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很多人类信息并没有网络化;另一方面是即使一些信息网络化了,也没有纳入到搜索引擎的检索体系。目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的信息只占所有信息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大部分信息存在于‘暗网’之中。”
“百度建立‘阿拉丁’平台的意义,就是为‘暗网’信息网络化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使这些网络化的信息能最富有效率地被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检索。‘阿拉丁’平台是对现有搜索引擎体系的一个补充和延伸,在‘阿拉丁’平台的支持下,搜索引擎技术可以超越现有网络内容的限制,对包括‘暗网’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更深一步的分析、融合、处理,确保为用户提供零成本、无障碍、无时差的精准搜索结果。”
至此,百度“雪藏”多年的“阿拉丁计划”浮出水面。说“雪藏”是因为事实上,“阿拉丁”平台在百度推出贴吧、知道等产品的时候就开始了系统化、有步骤的建立。在正式对外宣布这个伟大计划的时候,百度2000名核心工程师中,已有超过1000名投入“阿拉丁计划”,未来一两年之内“阿拉丁”将是百度技术研发的重点,其投入也将占据百度相关投资的绝大部分。
从人力、物力的投入不难看出,“阿拉丁计划”将是百度在技术上的另一个里程碑,这不禁让人想起了2002年的“闪电计划”。业界有人评价说,如果说“闪电计划”是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