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上。至于未做的题目,我早已有了思考跟解决方法,只是评估它们所花的时间较长且只是重复劳动,所以我降低了这些题目的优先级。同时面试结束之后,我对整个过程做了一个复盘,当时在做某某题的时候有所欠缺,没有考虑周全,之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即便是笔试没过,这段话也会让面试官重新审核你。如果笔试过了,面试官在跟你聊到笔试的时候你也有话可说。而面试官在求证你的时间管理、复盘能力的时候,这个例子无疑很有说服力。
此外,你还需要带一份与众不同的纸质简历,这份简历比网申的简历更重要。决定你能否进入面试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笔试的成绩、简历、附加题。面试官不会看你的网申,网申简历只是给机器看的同时给HR做一个留存而已。但是纸质简历就不同,一般在面试的过程中HR都会留下你的纸质简历跟你的卷子订在一起,面试官在改笔试试卷的同时也会看你的简历,这也决定了你是否能留到下一轮的面试。大家的纸质简历最好改成与网上模板不同,可以避免面试官的审美疲劳。至于附加题的答题技巧稍后就会提到。
3.不同职位对不同题目的分数要求不同
笔试的地方是没有座位排序的,相互认识的朋友可以坐在一起分工协作,卷面基本雷同,但到最后只有一个人能拿到面试的通知,其他人都挂掉。这是为何?
如果硬要解释这个问题,原因可以找出很多。比如虽然卷面内容一样,但是交卷顺序不一样,会影响判卷标准,排在末尾交卷的基本都会被认为有拖延症,在工作中会成为拖后腿的嫌疑比较大,不如直接把这种人扼杀在面试中,于是此类人挂了。但这个解释实在太过牵强,因为面试官要做到区分有拖延症的同学,还需要确立一个标准,哪个时间点前交来试卷的人算没有拖延症,之后的才算有,这个过程太反人类,肯定不成立。
而靠谱的解释则是,虽然试卷是一样的,但是随着笔试题附上去的简历差异性却很大。另外虽然主观题的答案是一样的,但是附加论述题也能反应一个人潜质的高低。除此之外,虽然行测题的分数一样,但是根据不同的职位笔试的权重会有侧重点。产品经理非常注重逻辑思维,面试官就只改跟逻辑思维相关的15个题目,而数据、推理、语言大概做一做只要不是错得太离谱就有希望进入下一轮面试。比如你逻辑题的正确率是100%,数据是90%,后面的语言文字题你没有时间去做。但是通过逻辑题已经反映出了你的能力侧重点,这个亮点就可以确保你进入下一个环节。相反你把整个时间平均分配,逻辑80%、数据80%、推理80%、语言80%,能力太平衡反而没有竞争力。如果你面试的是数据分析师或者游戏相关等跟数据结合密切的职位,数据题全对基本就搞定了。
或者面试官根本就没改笔试题,先看你的简历,判断你的能力基本点,然后再根据笔试题进行确认。比如通过简历面试官觉得你是一个数据意识很强的人,于是把所有跟数据相关的题目检查了一下,符合他的预期,于是简历就过了。
碰到比较有个性的面试官,玩法就是这么新颖。而你能做的只能是尽量做好时间管理,分配好时间,保证答题正确率。
4.附加题答题要点
腾讯今年的附加题是不计分的,但是存在即合理,试卷只是说附加题不计分,但是面试官也从未透露笔试之后进入面试的依据是什么,也许都不一定是试卷分数,而且附加题比普通的行测题更能反映你未来作为一个互联网从业者所具备的潜在能力。所以虽然不计分,但是仍旧有影响。
笔试时前面的行测最好分配35分钟。在后面的附加题当中寻找一个更有把握的题目,在剩下25分钟内理清思路进行着重分析,合理运用时间更能强调你的竞争力。如果你花10分钟来分析一个附加题,另外10分钟来分析另一个附加题,可能得不偿失地导致两个题目你都浅尝辄止,没有做深度的分析,整张答卷虽然丰满但略显平庸。
招聘中的笔试不同于高考,校园招聘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公司招到优秀的人才,优秀如何界定?互联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包罗万象,行测题全对算优秀,按部就班答题也算优秀,思维发散同样算优秀。而你只需要找到你最擅长的点去切入并进行表现就可以收获自己喜欢的Offer。
能力均衡的背后是没有竞争力,所以你必须突出亮点。假如你简历上面没什么亮点,对附加题也没有明确的思考,而行测题只因为你在准备公务员考试把握比较大,那就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行测题当中,保证前面的试题正确率达到100%。同理你也可以放弃前面的行测题,把所有的时间都集中到附加题当中。比如你没有太多的实习经历也不是名校毕业,你觉得前面的行测题做得也比较弱,但是附加题你能冲起来也是有可能进入面试的。我曾经参与过金山的校园招聘,笔试时有14道题,因为准备不充分加上时间太赶,很多题目都没有太好的思路,最后只答了其中一题,但是角度非常全面考虑非常周全,于是也顺利进入了笔试。
做论述题需要注意一点,论述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观点成立思路清晰即可。面试跟考试不一样,考试有标准答案,目的是筛选分数高的人,而面试需要找到一个有主见有思考能力的人。谈到竞争分析,大部分人想到的一个词就是SWOT,目测面试官会被这些词给刷屏,而且他们最讨厌的是堆砌专业名词,但却不能进行深度